阅读历史 |

第741章(1 / 2)

加入书签

种师道与种溪面面相觑,心中寒气越重。

经此,赵宋皇室恐怕已经失去了民心。

……

皇城,明德门下,皇城司守卫军卒结队持械,凝立于城楼之上,面色极其复杂。

城门前的广场上,乃至通往皇城之外的两条大街上,密密麻麻拥挤着数不清的东京民众。

现场人声鼎沸,一名三十来岁的青衫儒生居然攀上了高大的牌坊,站在其上振臂高呼,诵读起一篇洋洋洒洒的《讨昏君赵佶檄》: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今上赵佶,承祖宗恩德,置于士民之上,已二十余载。暴虐失德,色令智昏,过失不断,亲奸佞、近小人,朝纲崩坏,为古往今来罕见之昏聩君主。

多年来言路壅塞,阿谀充耳,致使奸邪掌权,贪饕得志,贤能之士陷于谗言,忠良之人遭到戕害,朝政紊乱,痼疾日久,积重不返。

而赋敛过重,夺百姓之财,戍徭过重,夺兵士之力,利源酤榷已尽,而谋利者尚肆诛求;诸军衣粮不时,而冗食者坐享富贵。

可谓民生潦倒,奢糜成风。灾异屡现,而仍不觉悟;民怨载道,无从得知。

今金国举兵侵我大宋,掳掠河北河南,值此国难当头,此昏聩之君不思抗金卫国,不思匡正朝纲,而宠信奸佞之臣,以屠戮功臣夺权为乐,欲弃千万子民而南逃东南,此,置祖庙江山于何地?……”

儒生在牌坊上喊得声嘶力竭,唾沫星子四溅:“亡国灭族就在眼前,能拯救万千黎庶者,能拯救我等大宋子民出水火者,唯燕王一人尔!”

“灭昏君,诛国贼,请燕王正位,方可鼎立乾坤!”

儒生的高呼旋即引起了山呼海啸般的回应,无数人的呐喊撼天动地,漫天绚烂的阳光铺洒下来,投射在一张张狂热像是打了鸡血的脸上。

“灭昏君,诛国贼,请燕王正位,鼎立乾坤!”

雷鸣般的啸声席卷宫城,赵佶与他的后妃们听得面色惨变,尽管明知宫城安全应该无虞,被他的龙禁卫牢牢镇守,赵佶还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提前带人躲进了皇城去的唐恪耿南仲等数十朝臣,焦虑不安地汇聚在延福宫内,痛斥掌兵的种师道父子无能,镇压形势不力,从而导致局面彻底失控。

从宫城到皇城,从中。央大街到东西两座军营,再到各大城门,外城中的贩夫走卒们奔走相告,正在源源不断冲向风暴的中心点,皇城。

唐恪等人岂知,种师道父子此刻人在西大营内,却被群情激昂的上万军卒围堵在中军大帐内,不得出帐半步。

“灭昏君、诛国贼、燕王正位”的口号正酣,种师道透过窗户眼见花荣和武松率一队人马纵马驰至大营辕门,而旋即引起军卒的热切欢呼之声,便一颗心立时沉到了谷底。

完了!

种师道猛然扭头望向种溪,种溪目瞪口呆,肩头剧烈抖颤。

“王霖使诈?!他……要篡位称帝!”种师道父子面色大骇。

两人冷汗津津,如梦初醒。

想来也是,只有王霖才具备翻云覆雨操控军队和百姓人心的能量和本事。

从始至终,这座帝都牢牢控制在王霖之手。唐恪等人的复出和掌权,只不过是王霖引导民意的假象罢了。

黄袍加身

赵佶和种师道等人即便是到了此刻,也并不知,西夏兵马的大举入侵从一开始都不过是虚晃一枪,此刻的太原城,二十万西军已被宗泽掌控。

而十万西夏兵马穿行关陕,正在往河北方向行军。

西路出云州(西京大同)进攻河东的完颜宗干五万人马,被韩世忠率西军精锐阻挡于雁门之外,参与防御的还有耶律定麾下的万余辽人余部。

至于河北方向,调往京师的十万东军此刻正在岳飞的统率下疾驰回防真定,此时完颜娄室的十万金兵正自以为得计,率军长驱直入,将刘延庆父子的五万东军包围于真定城中。

所以局势看起来危急,实际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东京。

汝阳侯府。

王霖缓缓在软榻上坐起,环视面色各异的韩嫣诸女微微一笑。

他与张浚三人合谋此计,下了一盘惊天大棋,调动他所能掌控的全部资源,意欲一箭双雕。

一则为引蛇出洞,引金人大军南下真定,怀的是将完颜娄室部聚歼在河北的心思。

此外,便是以退为进,顺势而为,改朝换代。

张浚所言甚是,若后方不宁,王霖的宏图霸业就是一场空。若他率大军北伐收复幽燕,一旦让后方的隐患爆炸,结果将难以预料。

王霖承受不住这般意外。

所以,干脆釜底抽薪,一劳永逸。

以王霖现如今的兵权威望和盖世功勋,若要强行称帝勉强也可,各地纵有勤王烽火,也都在可控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