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92章(1 / 2)

加入书签

只是今日朝会之上,那敏和孙志良突兀站出来弹劾韩庭,闹起了不小的风波,吴敏下了朝后不放心,就喊了几个内阁大臣来了李家,而随后又将那敏和孙志良喊来问话。

那敏和孙志良其实刚到,皇帝就到了。

不料被皇帝抓了一个现行。

王霖端坐在主位上,微笑道:“朕今日去于家探病,走到李相门前,突然感觉口渴,想要来讨杯水喝,不料诸位爱卿都在啊。”

“臣等……”李纲面色大红,刚要解释两句,却听皇帝又不以为意道:“好了,诸位爱卿不必多想,朕今日来呢,正好那敏和孙志良也在,朕就有几句话说。”

“陛下请赐教,臣等洗耳恭听。”

“朕登基称帝以来,海内咸宁,百姓安居乐业。而正依赖于诸位臣工用心,朕才能率我大军北伐光复燕云故地。而未来,朕还要灭金,开疆辟土,复汉唐盛况。

用兵之事,需后方安定。

所以,朕希望朝中不可乱。

而如今之朝局,全赖内阁诸大臣合力同心。朕不希望看到什么新旧党争,更不想看到背后有人兴风作浪。

诸位臣工,包括那敏和孙志良在内,朕都信得过。

军机处诸大臣,朕同样引为肱骨。

希望李相能将朕的意思转达满朝文武。

不管是新党旧党,只要是为大燕效命,忠诚于家国天下者,都为良臣,朕将来不会亏待任何一位良臣。

而反过来说,也不管你是旧党还是新党,不论你功勋多大,若敢欺瞒朕,祸乱朝纲,朕……”

王霖目光如刀,环视众人缓缓道:“朕,绝不心慈手软!查实一个,杀一个,查实一党,朕便诛一党!”

“好了,朕茶也喝了,就不影响诸位闲谈了。”王霖起身扬长而去。

李纲等人满头大汗送别了皇帝,这才重新返回厅中坐定。

李纲面色凝重道:“几位,陛下的话你们要牢记在心,切不可明知故犯!不然的话,陛下手段你们也知,所谓雷霆雨露均是君恩,不要毁了如今朝中君臣相得的大好局面呐。”

吴敏几个人都望向了那敏和孙志良。

两人面色涨红,一起躬身道:“诸位相公,下官等知错了,可下官等实在是并无恶意,只是……”

宗泽怒斥道:“行了,莫要辩解了。老夫相信你们并非幕后之人,但老夫却知道你们那点鬼心思。

老夫只能告诉你们一点,若是让陛下不喜,纵然将军机处韩庭数人悉数拉下马,也轮不到你们进内阁!”

黄岐善也意味深长道:“陛下知人善用,用人从来不拘出身和资历,只要汝忠诚为国,以汝两人之干才,足当大用。

譬如我等,过去与陛下毫无挂碍,如今不都身居宰辅之位?盼汝等今后莫要再行此本末倒置之事,引起陛下厌恶,反倒不美了。”

那敏和孙志良两人汗颜无地,连连拱手,不再辩解。

且说那头的皇帝,在临进宫之前,终于还是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小乙,命锦衣卫暗卫侦缉三品以上高官,无论新党旧党,但凡有私下聚集之事,朕要第一时间知晓。”

王霖本来觉得待人以诚,对于三品以上高官,他既然重用就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三品以上官员这个小团体,是不在锦衣卫侦缉群臣范围内的。

可他现在心态变了。

群臣私下结党,虽然属于一种内卷,但最终他们结党的目标就是试图架空皇权。

李纲这些人在还没有大碍,可未来呢?他不敢保证换了旁人,不会生出异心。

虽然对于现在的大燕朝堂而言,朝臣结党只是初现端倪,但王霖却不会坐视不管,他已经下了决心,要彻底斩断这种不该有的苗头。

谁敢冒头,那便举刀斩之。

燕青知道皇帝心态的变化,肃然躬身道:“臣领旨!”

张世儒杀母案的脉络及于忠朝大案爆发在即

对于大燕第一清官于忠朝而言,对于这位朝野上下有口皆碑,且在民间拥有于青天赞誉的朝中清流党的领袖,笼罩在他身上的是一层厚厚且耀眼的保护罩,但王霖随意的刺了一刀,就将泡沫刺干净了。

也正是因此,王霖才陡然警醒起来。

原来朝中不光是新旧两党,背地里其实还有其他诸党并不怎么显山露水,譬如清流党,譬如以地域出身来划分的浙党、闽党、冀党等等。

如果再加上不显山露水的文武之争。

大燕立国才短短两年,朝中居然冒出这么多的党派雏形来,这是一个值得王霖必须要高度重视的不良征兆。

皇帝心生警惕之下,锦衣卫对于于忠朝的调查力度跟进的速度很快,力度更大。

而实际上,很多人很多事,其实表面现象是一回事,真正往深里查,是经不住查的。

往往是一个无意间的线索,或者是无意中的一次偶然,就能捅破大多数人所看不透的窗户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