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1章(1 / 2)

加入书签

赵家在军方的人脉太广,赵匡胤发生这样的事情,与赵家走得近的人,难免胆战心惊,深怕罗幼度对他们秋后算账。

李继勋自己也是如此,后悔昨夜没有及时接受邀约。

现在有些里外不是人……

罗幼度指定他为代表,不只是安他的心,也是在安抚那些平素跟赵家走得近的人的情绪。

与赵家有关系的人在军方太多了,真要挥起屠刀来杀,只怕要对大周军方来一场大清洗。

这对本就有些风雨飘摇的大周来说,岂止是伤筋动骨那么简单,直接要去掉大半条命。

既然杀不得,罗幼度在这里直接展现出了自己的大度。

连李继勋这义社兄弟之首都能宽恕,何况他人?

李继勋做梦也想不到罗幼度会点自己的名,以自己为代表。

看着罗幼度已经往文德殿里走了,李继勋赶忙快步跟上,心中涌现一丝感动,想着统军不计较自己与赵匡胤私交,如此高看自己,可不能辜负了他的好意。

位于后方那些与赵匡胤私交好的,见状无不松了口气。对于罗幼度的大度,也感恩在心。

文德殿里冷冷清清的,周边一个人也没有。

罗幼度穿过内殿,走向了后殿。

这一入后殿,罗幼度骇然发现郭荣居然靠着坐在床上,双眼直勾勾地看着前方。

“陛下?”

罗幼度吓了一跳。

郭荣见进来的是罗幼度,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最终却无力地低下了脑袋……

因情况紧急,符皇后心知对方不敢弑君,在那种局势下,也顾不得其他,随着自己的父亲逃离了皇宫。

郭荣所在的文德殿则无人敢打扰,不管是赵匡胤还是范质都不敢入内。

其他人亦是如此。

哪怕大军包围皇宫,诸多参与叛乱的骨干兵士,惊慌逃窜,更有兵士想要趁机发财,四处劫掠躲藏,也无人敢踏入这文德殿一步。

这是一种本能的敬畏。

郭荣本时日无多,受到昨日刺激,更是生机断绝,但回光返照之下,竟勉强坐起,听着周边嘈杂的动静,亦知兵乱发生,想要开口召人询问,已然说不出话来。

憋着一口气,他强撑着,就想要看一看,这第一个进来的是谁。

是谁,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随着骚动平静,罗幼度当先而入。

郭荣也含笑病逝……

“陛下!”

罗幼度惊呼了一声,颤声叫道:“快,快传御医!”

他的人都在发抖。

王溥大步上前,摸向了郭荣的脉搏。

这古代文人多学医术,常有儒医一说。

王溥对于医学也略有涉猎,摸不到任何脉搏,双腿一软,坐在地上,张了张嘴,半晌道:“陛下驾崩了!”

罗幼度眼圈瞬间就红了,脑中浮现出四年来相识的点点滴滴,一幕幕在眼前闪过,最终无力地跪伏在地,悲呼道:“臣罗幼度恭送陛下!”

这还是他第一次给郭荣下跪,也是第一次磕头。

一代圣主,为终结五代乱世铺平道路的五代贤君郭荣,驾崩于显德五年,八月六日文德殿。

郭荣病故的消息传到了殿外,殿外也是哭喊成片。

几乎所有闻讯的将士宫女内侍都情不自禁地往文德殿的方向而拜,有的更是泣不成声。

消息渐渐传开,举国悲恸。

稳定大局

韩令坤、高怀德、张琼、党进控制皇宫,将藏身在宫里各角落的残兵一一搜索出来。

这个时候,文武百官方才发现符皇后与几个皇子都不在宫里了。

这皇帝驾崩,符皇后与皇子不在,如何治丧?

大周有节俭治丧的习俗,太祖郭威就特别下令,陵墓从简,不得骚扰百姓,不要特别派人驻守,更无须陪葬金银财物,用纸衣瓦棺即可。

完全是不给盗墓者一点活路。

郭荣在生前也表示效仿郭威,将清廉贯彻到底。

可再简洁,也得有皇后皇子治丧呀?

而且依照道理,这天下不可一日无主,皇子灵前继位也是传统。

这皇后皇子皆消失了,瞬间让礼部的一群大老爷们不会安排了。

大周的礼部尚书是宰相王溥,他的官职是礼部尚书、平章事兼参知枢密院事。

王溥找到了罗幼度,询问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理。

罗幼度道:“陛下驾崩乃国之大事,治丧不可耽搁,照常执行。至于皇后与梁王等皇子的下落,我已派人暗自寻找。此事暂不可宣扬,以免引发惶恐。”

这国不可一日无君,若四方诸侯、军阀,得知中原无主,脑子一热,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世上很多人,很多事情都不能用常理来推敲的。

人就是矛盾体,连范质这样的人物都会为权势迷了眼睛,昏招连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