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7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二日一早,罗幼度收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

刘承钧的求援的使者已经到了麟州,但麟州并没有出兵的意思。

罗幼度不出意外地笑了笑,跟他预想的一样。

麟州杨家跟府谷折家其实是一个性质的。

都是地方家族军阀,麟州杨家的开创者就是刘继业父亲杨弘信,麟州新秦县的地方豪强,以武力称雄于一方,在乱世中,以保境安民为理由,成为了地方军阀。

从一开始,杨弘信就在抄隔壁府谷折家的作业,将麟州打造成一个忠于杨家的势力。

杨弘信作业抄得好,麟州境内又民风彪悍,诸多沙陀人居于此地,与当地的古赵民融合,成为了一支不亚于府谷的地方军阀。

杨弘信为了结交北汉皇帝刘崇,他将自己的长子杨重贵送入北汉效力,也就有了现在的刘继业。

但这种军阀心底就没忠义可言的,他们重视的是家族利益。

杨弘信一边送儿子的同时,还选择向大周效忠,两边讨好,两边下注。

随着杨弘信病故,刘继业的弟弟杨重训担任杨家家主。在刘继业的牵线下,杨重训在广顺二年归附了北汉。

罗幼度的记忆中,历史上的杨重训在显德年间会投向郭荣的大周,从此就与北汉断了联系。

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杨重训也投向了宋朝。

只是不知为什么,现在的周、虞可比历史上的宋要强上许多。

杨重训为何还跟着北汉?

不过看这情况,罗幼度心底有数,杨家还是那个杨家,杨重训依旧是那个杨重训。

他不派兵支援晋阳城,明显是不愿意得罪自己,有示好的意思。

既是如此,麟州就有必要去闹一闹了。

毕竟自己卖面子让他投降,跟他自己投降,不是一个概念。

“来人,传我军令,命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整兵备战,领府州之兵,随时随地南下,与朕一同攻打麟州!”

府谷折家,麟州杨家,要说一点关系没有,反正罗幼度是不信的!!

打到他妥协

府谷折家。

“传陛下敕令: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即刻整兵备战,领府州之兵,听候调遣,与朕共聚麟州。此后府州、中原一体相连,往来自由。”

折德扆恭恭敬敬的作揖接旨,亲自将使者送出府衙,让人领他下去休息,准备酒食款待。

这一回到府衙,折德扆眉头不由微微皱起,说道:“去将大郎叫来!”

不多时,折御勋快步走进大殿。

折德扆将手中圣旨递给了自己的儿子。

折御勋看着圣旨内容,也是眉头紧锁,拿定主意,说道:“父亲,孩儿去一探麟州?劝说义兄归顺中原……”

“陛下以雷霆之势出兵,定是想打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以震慑天下。汉国唯有依仗契丹,方有活路。可契丹在燕地大败不久,折损了不少兵马,短期内还能集结多少兵士来援?”

折御勋口中的大哥就是麟州杨家家主杨重训。

当年杨弘信为了效仿折家在府州的政策,亲自前往府州拜访。

当时还是后汉刘知远的天下。

折德扆、杨弘信皆是汉臣,两人领地相邻,俱是地方强豪,自是强强联手。

年幼的折御勋与稍长的杨重训在彼此家长的见证下结为了异姓兄弟。

杨弘信去世的早,杨重训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麟州杨家的家主。

后来杨家因刘继业的关系倒向了北汉,但折家在折从阮的影响下,一直存着大义,为中原守着国门,抵御契丹与党项,不屑于认契丹做爹的北汉为伍,就算是孤悬北方,周边皆敌,也苦苦撑着,奉中原为正统。

两家立场不同,可私下里的往来却很密切。

尤其是定难军封住折家与中原道路的时候,杨家暗中给了折家不少的支持。

反正折家出兵去进攻党项、契丹的时候,后方空虚,杨家从未动过主意。

同时契丹给折家袭扰的不胜其烦,打算跟北汉一起合击府谷的时候,折家总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做好一切防备。

对此刘承钧并非不知道,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他心底清楚,若不是朝中有一个刘继业,麟州杨家跟府谷折家一并闹起来,就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杨家对折家有大恩,但罗幼度对折家一样有大恩。

折从阮的私人恩情不说,当初定难军发难,意图吞并折家,断绝了折家与中原的联系。

同样是罗幼度出的面,劝说郭荣给予定难军压力,启动了各项制裁,逼着定难军解除了封锁。

不然折从阮的遗体都无法安全运到府州。

何况罗幼度现在是中原之主,奉中原天子是他们折家的宗旨。

不论大忠小义都容不得他们拒绝这道圣旨,可他们实在不愿与杨家动手,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罗幼度大军抵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