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6章(1 / 2)

加入书签

伊审征不敢怠慢,没有继续乘轿,而是跟商会借了匹马,飞速赶到高丽王宫。

王宫大殿王昭高坐上首,在下方是高丽的文武官员。

最上首的是朴守卿,高丽王朝开国功臣,也是外戚。还有信康、式会,三人皆属于功臣、豪族。

其次就是王昭最器重的汉人大臣双冀、蔡仁范、王融。

很明显王昭在利用汉臣打压功臣、豪族。

陈处尧也在下首,两人相互示意点头。

他们二人新来,并没有受到同为汉人的欢迎,反而有些敌视。

毕竟汉臣派人已经够多了,再多两人那够分配?

而且陈处尧、伊审征都不是等闲之辈。

双冀、蔡仁范、王融三人是各自在中原、江南、吴越混不下去或者混得不好,才跑到了高丽来的。

而陈处尧、伊审征明显不同,陈处尧是江南国的宰相,伊审征是蜀的宰相,他们是国灭之后,没有得到中原的重用,这才出海谋求出路,地位档次明显不一样。

因故陈处尧、伊审征并没有得到汉臣派的认可。

王昭见人已到齐,怒气冲冲地说道:“诸位倭国使者派人质问我朝说我高丽人杀入九州岛劫掠,要我们交出凶手,此事你们有何说法?”

陈处尧、伊审征初来乍道,并不了解高丽于倭国的情况。

但朴守卿、信康、式会与双冀、蔡仁范、王融却是知道的。

他们与隔海相望的邻居倭国关系不算太好。

在高丽眼中倭国就是一蛮夷之所,尤其是最近数十年他们闭关锁国,还发生了“平将门之乱”与“藤原纯友之乱”,倭国朝廷已无力镇压叛乱,天皇式微,承认地方武士的存在,依仗地方武士的力量平乱,更加显得疲软可欺。

高丽有不少渔民装成盗匪去九州、本州等地劫掠。

但都是一些小打小闹,高丽向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

对马岛惨案

在高丽朝的文武官员眼中,倭国就是一群依仗他们崛起的野蛮人。

这话倒也不算错。

倭国真正的文化腾飞再于他们的奈良时代,两百六十余年间,他们派遣了近乎二十波遣唐使,学习华夏文化,将盛唐的风气带到岛国。

但在奈良时代之前的飞鸟时代,倭国的文化主要来源于海东半岛。

这个时候的倭国很是落后,根本没有能力跨海求学。是海东的百济、高句丽、新罗,将他们从中原学到的知识带到了倭国。

倭国的飞鸟文化就是在百济、高句丽的支持下,应运而生的。

故而对于倭国,高丽向来有着先天性的优越感。

但是倭国狼子野心,他们国力突飞猛进之后,以大国自居,丝毫不将海东三国放在眼里,甚至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小弟属国,直到白江口一战,才老实了许多。

随着中原的目光转移到西线,忽视了海东的掌控。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高丽的前生新罗就与倭国双方就在外交上发生了严重的矛盾,主要原因就是倭国对新罗采取大国主义姿态,将其当作属国看待,导致双方关系恶化。

不只是新罗,连当时的渤海国,倭国也是再学唐朝,以上国自居,要求渤海臣服。

现在的倭国处于平安时代,日本朝廷的巅峰已经不在,武士集团渐渐崛起,开始当起了孙子。

故而高丽臣民欺负下作自大倭国的蛮夷,那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高丽朝上下不是不知道这事,而是都在装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乐在其中。

这种情况已经有十几年了。

主要是因为早年高丽开国皇帝病故之后,继任者不能以其恩威驾驭功臣豪族。

黄州皇甫氏、忠州刘氏、贞州柳氏、平州朴氏、平州庾氏、广州王氏以及前朝新罗的庆州金氏、庆州崔氏等纷纷都跳出来作妖。

神仙打架百姓遭殃,为了生活,高丽的渔民就化身为海盗欺负倭国百姓。

直到第四代的王昭上位,高丽的政局才稳定下来。

但已经尝到甜头的高丽海盗并没有因此停歇,该欺负的照样欺负。

这十多年相安无事,今日怎么找上门来了?

信康不屑一顾的说道:“我大高丽需要给他们什么样的交待?”

信康这话音一落,王昭拍案而起,叫道:“朕不是再为倭国蛮夷讨要交待,是想问你们,到底想干什么,造反吗?”

他吃人的目光扫视着大殿里的文武官员,像极了一头压抑着杀心的猛兽。

满朝文武尽皆错愕,不明所以。

信康吓的脸色骤变,仓皇退下。

王昭的手段他是领教过的,大相俊弘、佐丞王同庙堂上的一号人物跟六号人物,说贬就贬,说杀就杀,手段极其狠辣。

王昭通过政变上位,他前期隐忍,现在爆发。在这十多年中,还是第一次见他如此生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