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73章(1 / 2)

加入书签

罗幼度出声询问:“现在开大是望之负责一切事务吧?”

望之是窦禹钧的二儿子窦俨的表字,窦家五子登科满门龙凤,原本都在庙堂任职。但窦禹钧希望有人继承他教书育人的事业,最终好贤乐善的窦俨退出了庙堂,辅佐窦禹钧管理学校。随着窦禹钧上了年纪,精力不济,窦俨已经接替了父亲的一切工作。

窦仪躬身道:“正是二郎!”

罗幼度颔首道:“开大的发展前景不错,据朕所知,已经有不少人成为了来年科举的种子选手,其中有一个叫陈万倾的,朕都听过他的大名。此次术数一科,几乎是他囊中之物。”

术数一学,不同于其他进士科目。

一篇文章一份见解,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烂。但术数,会就是会,解不出来,就解不出来,不存在其他问题。

故而术数一科,魁首之人很容易猜出大概。

窦仪显然也听过陈万倾的名望,笑道:“此子与常人不同,昔年天下大乱,僧一行的后人逃难至岭南,将历算之法传于此处,因故南汉术数学问远胜诸地。他本是僧一行的徒弟陈玄景之后,南汉神童,通九宫三元之法,此番入京算是带师学艺。不过此子于术数上的天赋,确实超凡。初接触我中原算术华夏数字,便能举一反三,知一通十。”

罗幼度道:“于教学上开大确实为朝廷培养了不少的人才,但朕以为你们可以大胆一些,开放一些。就拿术数来说,开大的昭文先生以辈分论可是大学士楚衍的师叔,楚衍一直对他这个师叔尊敬有加。楚衍将术数融合力学,创出了物理学。昭文先生亦是术数宗师,为何就不能在开大里展开学术研究?开大学子可为助手,若是因经费问题,朝廷可以相助。”

“朕以为大学不只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还是研究学问,探究学术之处。”

“说句不好听的,死读书,读死书又有何用?”

理念的冲突

窦仪出了皇宫,并没有回自己的相府,而是来到了自己二弟窦俨的家中。

得知兄长到来,窦俨高兴的出门相迎:“兄长!”

窦禹钧家教严苛,窦家五兄弟本就是手足,兄友弟恭,互爱互敬。

窦仪拉着自己二弟的手,大步向内走去道:“先去给父亲请安!事情等会再说……”

窦俨却顿住了脚步,尴尬的道:“还是兄长去吧,父亲刚刚将弟轰了出来,就不去惹他生气了。”

窦仪一脸意外,更加好奇说道:“父亲最钟爱你,怎么会生你的气?”

窦俨道:“这事,晚点就与兄长说。兄长且去给父亲请安,弟让娘子弄些下酒小菜,你我兄弟好好细谈,正好弟这里也有事情向兄长请教。”

“好!”窦仪大步向窦禹钧的院子走去,心下却想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们五兄弟皆是儒门弟子,受父亲熏陶,五子登科,同属大儒,但心性擅长的方向皆不相同。他这二弟心性豁达,好贤乐善,精通礼乐,与父亲窦禹钧年轻时最为相似。因故六年前,窦禹钧希望他们其中一人退出官场,协助他管理开封大学的时候。

窦俨是最先愿意放弃自身官职,揽过此项重担。

对于此举,窦仪心中很是佩服。

要知道他这二弟虽比不上他为相多年,却也高居礼部侍郎的职位,且编撰《虞正乐》一百二十卷,新朝的礼乐皆是出自他这个弟弟之手,已经有了晋升的空间功绩。说放下就放下,这份心气,窦仪自问比不上。

当然佩服的同时,还有小小的遗憾。

外人说道他们窦氏五龙,大多都赞誉不绝,什么五子登科,满门英杰。但身为长兄的窦仪却清楚,几个兄弟虽同为进士,然论及天赋潜力三郎、四郎、五郎都没有办法与自己跟二郎相比。

昔年冯道也曾评价窦家五子,窦仪与窦俨尤为才俊。

窦俨是完全有能力为相的,届时一门两相五进士弟,那是何等的荣光。

窦仪每每念及自己这个二弟,便觉得惋惜。

窦仪来到父亲的院子里,让下人去知会一声。

原本照顾父亲是他这个长兄当仁不让的责任,兄弟成年分家之后,窦禹钧也一直与他同住,便是因为窦俨退出官场,接手开封大学之后,窦禹钧自己跑去跟窦俨同住了。

未能尽孝膝前,窦仪对此很不是滋味。

窦仪带着疑问给窦禹钧请安。

窦禹钧已经九十了,身体大不如前,挂了一个太子太傅的名号,处于半退休状态。

窦仪见自己父亲似乎并没有生气,请了安,聊了几句家常,问起了窦俨的事情,身为长兄,当个和事佬,调解一下矛盾。

窦禹钧见儿子询问,摇了摇头道:“为父并没有生二郎的气,只是自己这心里过不去,老了,不中用了,比不上你们豁达。”他挥了挥手道:“你下去吧,与二郎聊聊,自然明白。”他突地一笑:“莫要气坏身子。”

窦仪满心疑惑,作揖告别而去。

来到客厅,窦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