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章(1 / 2)

加入书签

老爷子一副我办事,你放心的样子,不在意的询问朱瞻圭。

“你觉得海盗会从倭国抢掠多少钱?”

朱瞻圭眼睛一瞪。

这老头真是的,事还没开始办呢,就想着分钱了。

人家倭国好歹也是你的番属国,受了那么大的难,你身为老大不跟着难受一下也就罢了,竟然关心起海盗抢走多少钱的问题了,真是岂有此理。

朱棣冷笑:呵,小崽子想独吞,别说门了,窗户都不给留。

:火炮试射,又被这小王八蛋坑了。

倭寇这个海盗组织,从明朝出现到结束,从来没有停歇过,几乎伴随了明朝所有历史。

其实,真正的倭寇内部并没有多少倭国人,绝大部分都是大明人。

准确的说是那些走私和海上贸易的世家。

明朝由于禁海的原因,官方除了进贡之外,是不允许行船经商。

可财帛动人心,这种事根本就禁止不了。

刚开始还只是小部分倭寇,后面随着明朝的京师往北迁,对南方的管控也渐渐地变弱。

那些为了钱财的世家和官员,便开始组织团队进行走私贸易。

在行船的途中,如果遇到势单力薄或者是对手的团队,这些走私团队,就会立刻变身为海盗。

甚至到后来,有些家族觉得做生意没有抢的快,或者是为了解决竞争对手和处理一些黑暗的事,就专门养起了海盗势力。

这也是明朝倭寇势力大部分的由来。

毕竟倭国就那么大的地方,如此庞大的海盗势力,真的全部都是倭人,那他们何必要当海盗,回老家称霸一方不香吗?

对于这一点朱棣明白,朱瞻圭也明白。

之所以朱棣要把目标指向倭国,主要到目的地,还是想教训教训对方。

前段时间,迎接各国使臣的宴会上,倭国使节竟然大胆的想讨要大明的国土,这让朱棣很不满,决定让自己的孙子,教训教训对方,好让这帮矮冬瓜明白,大明可不是随便就能招惹的。

当然了,能劫掠一波钱回来,那就更好了。

只是朱棣不知道,朱瞻圭对倭国可是非常上心的。

当初在船队返回的时候,朱瞻圭就想去倭国浪浪。

可惜被郑和死死的拦住了。

如今得到了朱棣的暗许,朱瞻圭如何能不兴奋。

朱瞻圭是个绝对的愤青。

当初沿海被他屠灭的那些国家,绝大部分都是伤害过汉家百姓的小国。

对于这帮伤害汉家百姓过的白眼狼,朱瞻圭是有一个灭一个,手段绝对是狠辣无情。

或许有人说了,伤害汉家百姓是他们后世子孙的事,关他们什么事。

这点朱瞻圭可不管,在他看来都是一样的种,反正都不是啥好人。

如今得到了对付更大仇敌的机会,朱瞻圭已经开始在心里计划,在哪几个城市下刀了。

朱瞻圭这一波过去,不让窝瓜国血流成河,朱瞻圭就对不起那些惨死的金陵百姓。

虽然现在很想立刻带人过去,但现在情况不允许。

大明朝当务之急的事情,是先对付北边的那帮混蛋。

朱瞻圭考虑了片刻,决定先跟老爷子去北方浪一圈后,再回头好好的去招待招待这些倭寇。

皇帝一声令下,整个朝廷瞬间动了起来。

虽然工部尚书宋礼,对于这个旨意有些意见,觉得把全部工匠召集起来去打造火炮,有些浪费人力。

但圣旨就是圣旨。

他就是有想法也得保留。

朱瞻圭这几天没有闲着,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了城南营地。

一边接收运送过来的铁料,一边给工匠们提供各种类型的钢管。

为了提高效率,朱瞻圭对工匠们进行了排班安排。

并且采用了流水线,统一各种尺寸,让工匠们分批生产各种零件。

不得不说大明的工匠效率和服从率真的很高。

仅仅两天的时间,他们就适应了这种生产力度。

第三天的时候,就开始了熟练生产。

100多名老工匠加上各自学徒的配合,一天就能组装出一百多支步枪。

而火炮那边进展也非常快。

朱瞻圭提供的钢管,是没有任何毛刺和棱角的,跟打磨过的一模一样。

需要什么尺寸,多少长度,超市哪边都会按照要求提供。

朱瞻圭这边只需要后期改造,和进行外部加固便可。

经过几天的加工研究比对,在几十名老工匠的努力下,三种类型的火炮,都制造除了一门样品。

“爷爷,这三门便是我们大明未来装备的制式火炮样品。”

火炮样品制造完毕的第二天,朱瞻圭把老爷子给请了过来。

老头可是等急了,每天都是好几回的催促。

“好…好…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