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0章(1 / 2)

加入书签

一想到朱厚照,朱瞻圭就一阵头大。

朱瞻基这一支的皇帝都是奇葩,有喜欢干木匠的,有喜欢野兽的,有喜欢炼丹修仙的,更有的还有喜欢年龄大好几轮的。

这尼玛的一个比一个奇葩。

以后自己的子孙辈,可不能这样。

等到时候自己快死的时候,一定要立个规矩,不许皇家子弟搞业余事业。

没注意到朱瞻圭走了神,朱胖胖接着说道:“可惜这人不能动,我们要动了,恐怕就会让天下藩王内心不安。”

朱瞻圭听完疑惑道:“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像汉朝那样推行推恩令,一点一点的瓦解藩王的力量。”

朱胖胖微微的摇了摇头。

“当初有人提过这个想法,但被你爷爷给拒绝了。”

“我大明朝对待藩王跟以前的朝代不一样。”

“以前的藩王手中掌握着兵权和地方管理权利,就是一个国中国,朝廷下达推恩令,其实就是一点一点削弱他们手中的力量,让他们没有能力威胁中央朝廷。”

“可咱们大明朝的藩王,他们没有了权力和封地,护卫也是可怜巴巴的那一点点,全家都是靠朝廷奉养。”

“再加上朝廷有制度,朝廷养的只是那些皇亲嫡脉,那些旁系子弟,或者是几代以后的,就要靠自己努力了。”

“以目前的状况,朝廷只需要养那些继承王位的人就行了,可如果实行推恩令了,那朝廷以后将会面对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皇亲。”

“到了那种状况,别说打仗治国赈灾救民了,光养这些皇亲,都能把大明朝给掏得一干二净。”

朱瞻圭恍然,他这才想起来,大明朝除了开国那几位藩王,其他王爷是没有任何权利的。

绝大部分都是混吃等死当猪养。

这样的藩王实行推恩令,那不是给朝廷找麻烦吗?

不过,随即朱瞻圭又皱眉。

虽然大明的藩王没有实权,但朱元章可是定下了皇亲不收税的政策。

这个皇亲,可不单单是藩王皇亲,还是包括他们那些旁系子孙的。

这帮王爷没事,那可是拼命的造孩子。

一家十几个孩子都是数量少的,有的甚至生到了上百。

想想这样一代一代的分散下去,朱瞻圭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同时他也想起来了,明朝往后税收之所以越来越少,除了士大夫钻空子逃避税收之外,这些猪仔们也是贡献了不少功劳啊。

这老朱,真是口嗨不顾后世子孙的感受。

你想着让子孙后代,不再挨饿受欺负这能理解。

但你怎么不想想后世皇帝,面对这群庞大的猪仔是感受啊!

:又一个孙若微出现。

“轰!轰!轰…”

震天炮响,在赵府门口响起,紧接着,鞭炮,鼓乐声紧随其后。

数百名侍女宫人,手捧花篮,香炉等各种物品,排着整齐的队列走出了大门。

在队伍的最前方,数百名神机营将士,手中持着三眼火铳,不停的对着天空放枪。

16名专门挑选轿夫,身上穿着喜庆的衣服,扛着用红绸子包着的轿杆,抬着一顶华丽的凤轿,跟着前面的队伍走出了大门。

“新娘子出来啦!”

一声小孩的欢呼响起,围围观的百姓纷纷高声喝彩。

“赏!”

听着周围的欢呼喝彩,陪着轿子走出来的赵庆,对着管家招呼了一声。

管家乐呵呵的应命,指挥着丫鬟仆人们,往人群中撒着各种糖果,包着红纸的铜钱。

“各位亲朋,在下先送女儿进宫,各位先稍等片刻,喝些茶水,吃些点心,在下先失陪了!”

漫长的队伍走出赵府,赵庆对着身后前来道贺的客人们赔罪了一声,便连忙跟着轿子往皇宫而去。

在古代,成婚新郎是要去迎亲的。

但皇家是不一样。

皇帝、太子、太孙、这三个身份的人成婚,不但不需要去迎亲,娘家那边还需要把新娘子送过来。

当然了,也不是不派人,礼部是有代表派去的。

队伍绕城一周,最后在正阳门停下。

赵庆下马,代替女儿聆听圣旨。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

是皇帝对于新娘子的训戒,以及对未来小两口的祝福,和希望给皇家开支散叶的愿望。

圣旨念完,赵庆行大礼叩谢,随后接过皇帝的赏赐,带着家人退了回去。

接下来就是皇家内部的典礼了,赵家的娘家人是不能参与的。

“开城,迎礼!”

等赵家的人离开,让换了一身喜庆吉福的小鼻涕,手中的拂尘一甩,转身对着正阳门高声唱和。

随着小鼻涕的声音落下,关闭的正阳门,缓缓的打开。

新来的轿夫扛起花轿,伴随着宫廷礼乐,踏进了正阳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