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章(1 / 2)

加入书签

被许吟拦下。

片刻后,许吟亦穿着夜行衣出了门,直奔莲花桥畔平康坊。

……

……

黄昏不想读书,又不得不读书。

朱棣的意思很明确。

想当官?

想入内阁?

先过了科举再说。

永乐二年的科举……真不好考,四百七十多名进士中,江西就有一百一十多名,其中前七名都被江西承包,比之建文二年的科举更过分。

在中国两千余年的科举史上绝无仅有。

古代科举,要形容江西,只能用“牛”字来形容。

江西创造了中国科举史上的很多美谈:临川王安石、曾巩等一门三进士;饶州洪迈一门四进士;乐安流坑董氏家族一门同科五进士;婺源潘钰及子孙“一门十进士”;吉安有“一门六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美誉。

自唐以来,江西人任宰相二十八位,副宰相六十二位。

宋代有晏殊、王安石,到了明代,更有“朝士半江西”的说法,从解缙、胡广、杨士奇到费宏、夏言、赵汝愚、严嵩,出任宰辅者达十八人。

黄昏对一甲二甲不奢望。

当官嘛……

同进士也可以。

实际上漫长历史中,科举一甲在仕途上的成材率要低于二甲、三甲和同进士的。

所以黄昏的目标是打算考个同进士。

这也很难。

全国高考文科前五百名,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

好在接下来没事。

可以专心读书。

且黄昏才十六岁,正是读书时候,加上超越时代的见识和认知,学起来事半功倍,何况老师是吴溥,陪读是吴与弼。

这父子俩都是当代教育家。

今夜吴溥和黄淮两人在文渊阁当值。

家里就吴与弼和黄昏,两人坐在灯下苦读,没多久黄昏就觉得眼花——桐油灯昏暗且不说,还发出难闻的气味。

这越发坚定了黄昏想要发电的计划。

“笃笃笃!”

有人轻敲着书房门。

黄昏和吴与弼面面相觑,吴溥回来不会敲门,若是外人,也该敲院子里的门。

看了一眼略有惊恐的吴与弼。

黄昏了然。

吴与弼心中的阴影怕是挥之不去了。

起身,“谁?”

“我,许吟。”

确实是许吟的声音,黄昏开了门,对一身黑衣的许吟道:“快些进来,来的时候没被陛下安排在暗中的人发现吧?”

许吟闪身入门,也不坐,直接说道:“应该没有。我家小姐让我来通知你,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率领北镇抚司兵马连夜出城去了安庆贵池县,让你早做对策。”

黄昏一脸无语。

应该?

许吟你也不是小孩子了,做事能靠谱点嘛,问道:“还有哪些人知道?”

许吟摇头,“我不清楚。”

黄昏略一沉吟,“回去告诉你家小姐,如果纪纲最后抓回了黄观,御前对质的时候,让她千万别承认见过面。”

许吟点头。

黄昏又道:“你能出城不?”

许吟仔细想了想,“应天城墙虽高,守城兵丁虽多,但要出城的话,还是有很大的可能。”

黄昏道:“许吟,我问一事,如果你先回一趟徐府,然后即刻出城,是否有可能赶在纪纲之前抵达贵池县向家渡转移黄观。”

许吟犹豫了。

他倒是不怕,可似乎没有听黄昏命令的理由,只能说道:“应该是赶不上的。”

黄昏知道他在犹豫什么。

挥手,“你先回徐府罢,告诉锦姐姐,就当不知道这件事。”

许吟闪身出门,消失在黑暗里。

黄昏重新坐下。

穿越到大明后,第一次生存危机来了。

纪纲这个人是朱棣的抹布,哪里不干净擦哪里,几乎代表着朱棣的意志,他此次去抓黄观,到底是不是朱棣的意思?

设身处地,如果自己是朱棣,绝对没有对穿越者下手的道理。

而是据为己用。

所以朱棣是想把黄观抓回来,然后顺藤摸瓜让自己戴罪,从而不得不臣服于他,可若是如此简单粗暴,那朱棣就不是永乐大帝。

有一种可能:

朱棣是否是在借这件事印证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自己说能预知。

朱棣到时候就会问自己,你不是能预知么,难道没有预见到黄观会被抓。

怎么回答?

黄昏毫无压力,在安庆和徐妙锦被抓回应天时,他就预料到了今天,早就运筹帷幄想好了应对之策。

破局还是从朱棣处着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