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0章(1 / 2)

加入书签

所有人都明白,就大殿下那身体,恐怕走得比咱们的陛下还早。

郭资欲告退。

朱棣挥手示意他留下,问道:“三司会审送递到了几日,朕一直犹豫不决,郭爱卿可有建言,若有,但说无妨。”

郭资一阵腹诽,这不是您都决定了的么。

得,感情想借臣子的口来说。

于是咳嗽一声,“臣以为,赛哈智过失致一位四品镇抚使落水而亡,当贬职问责,鉴于南镇抚司的特殊性,不可一日无首,使得北镇抚司如脱缰之马,是以对赛哈智应罚薪为上,但也要敲打南镇抚司不能侍权为骄,对从犯于彦良从重处罚,不过于彦良在今年的边关大战有功,象征性的降为小旗罢。”

这是郭资给黄昏面子。

当然,其实是朱棣借郭资的口给黄昏面子。

谁都知道,于彦良是黄昏带回来的人,嗯,不是杜金明那种要命的“心腹”。

朱棣颔首,“善。”

郭资又道:“南镇抚司越权一事,臣以为应该小事化了,这个事情说不清楚的,现在朝堂肃清,陛下也需要南镇抚司压着北镇抚司。”

这是把话敞开了说。

郭资是个聪明人,陛下迟迟不决断,就是不想过分敲打南镇抚司,这时候就只有自己来背黑锅得罪纪纲了。

没办法,总不能得罪陛下。

郭资又道:“至于黄昏藏匿陈友谅后人一案,依案情而断,薛岩、郑赐和陈瑛的结案评语比较中肯,就看陛下想怎么处置了,敲打一下也是可以,不过黄昏已经错过了今科科举,也算一种惩罚了。”

郭资没有朱高炽那么了解朱棣。

所以他真的以为朱棣不让黄昏去参加秋闱是一种处罚。

朱棣沉吟半晌,才道:“就这样罢。”

郭资犹豫了下,“至于三司会审后,大殿下批示里隐隐提及福建海战朱文圭未死之事,兹事体大,微臣不敢妄言。”

朱棣冷笑一声,“老二这是在作死啊。”

两兔崽子彼此勾心斗角到这个程度了吗?

等等……

这事不对。

老大受《凄凉犯》影响,老二因为朱文圭的事情,少不了也得被敲打,这么一来,老三岂非成了既得利益者?

这小子出息了啊!

朱棣多了个心思,转念一想,决意假装不知此事,倒要看看,老三有没有这个本事从老大老二的口中,抢一点储君的希望出来。

三个儿子都能成才自是最好。

这是天下父亲的私心。

密谋

起身,准备出去享受和爱孙朱瞻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对狗儿道:“着人拟旨罢。”顿了下道:“再给道口谕给老大,使团的事情,让他给朕抓紧了!”

神机营……

要快一点,越快越好,有了这件神器,大明雄师将战无不胜。

狗儿急忙去办。

……

……

黄昏忙碌了一下午,只装好了乾清宫的部分线路,好在早就给朱棣说过,要在乾清宫后面隐蔽处修一个小房间安置发电机,朱棣也着人修了。

是以安好之后,可以立即使用。

黄昏让朱高炽去找了两个年富力强的内侍,如此这般的教了他们如何操作,片刻之后,内侍挥汗如雨,乾清殿里骤亮光明。

看得朱高炽心旷神怡。

旋即黯然。

这是老二孝敬父皇的,等父皇从顺天归来,老二少不得要被表扬一番,而自己呢,因为《凄凉犯》的事情,注定要被父皇骂个狗血淋头。

这还是轻的。

没准会被禁足在郡王府。

弄好乾清宫的电力线路,黄昏临走之前交代,说明天会去坤宁宫安装,请皇后娘娘提前准备一下,又问朱高炽,要不要多准备一些灯泡,因为灯芯寿命很短。

竹子蒸了一下当做灯芯,是利用竹纤维的特性。

哪比得上钨丝。

朱高炽问了下灯泡的价格,暗暗咋舌,一个灯泡一两银子。

这价格……

哪怕是天家皇室,用着也肉疼。

因为乾清殿这二十几个灯泡,五六日就要全部更换一次,一年下来,这就得花两三千两,还不算线路的维护费用。

真是个烧钱的神器。

又可想而知,黄昏光是卖这个东西,就会赚多少钱。

这货资本积累实在太快了,迟早成为大明的沈万三。

早知道卖给黄昏铜的时候,价格就高一点,转念一想,铜的价格高了,黄昏也会相应的提价,结果还是赚不到黄昏的钱。

其实朱高炽这倒是错怪黄昏了。

灯泡的价格贵,不是因为灯芯这种技术活,而是因为灯泡的琉璃制作成本高,一两银子看起来很高,实际上利润只有五成左右。

远远没有发电机组的利润高,甚至还不如沐浴露、香皂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