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8章(1 / 2)

加入书签

愤懑之下,连草民的自称都丢了,如果在以往,或是其他臣子,朱棣肯定会不爽,但此时却幸灾乐祸的笑了。

看得出来,黄昏被纪纲掣肘得挺难受。

不错。

好事。

这说明纪纲这枚棋子还可以继续重用。

黄昏哪里知道,就他这么一句话,无形之中又给纪纲增加了政治资本,他要是知道朱棣此刻的心理,只怕哭都哭不出。

无意之中助攻敌人,能好受到哪里去。

来到校场。

看着摆放整齐的各色火器,朱棣神采飞扬,一旦确凿了这些火器可以配备神机营,再给神机营一年半载的训练,形成战斗力之日,便是漠北迎来大军压境之日。

在看大炮之前,朱棣把洪继来喊到身边,问道:“军器监那批从安南带过来的工匠,锦衣卫那边负责接应他们的家人,如何了?”

洪继来笑道:“纪指挥使办得漂亮,不仅将他们的家人全部接到了,还拐了一批知晓风声的匠人,这几日好像才走到广西境内,大概要一两个月才能到应天。”

拖家带口,走得慢。

而且多老幼。

更慢。

朱棣颔首,“纪纲在这些事上还是没有含糊的。”

又问道,“之前黄昏说改绳发为燧发,整得怎么样了,有没有可能实现,实现了是否又真的能缩短射击时间?”

洪继来兴奋不已,“在黄进士的帮助下,我们按照他提供的思路和画图,已经有了眉目,目前基本结构已经设计出来,已经筑造出样品,今日陛下突然前来审查,就请陛下看这个燧发的样品罢,不过还请陛下谅解,因为刚刚制造出来,才实验过几次,存在一定风险,今日实验的三支火铳不一定能全部成功,若有失败,还请陛下赎罪。”

朱棣颔首,大笑:“善!”

洪继来立即去准备。

朱棣侧首对身边的黄昏道:“如果真能把火铳从绳发改为燧发,你居功至大,说罢,你到是想要什么,只要朕有的,无有不给。”

黄昏眉眼都笑弯了,“那个,封天靖难的免死金牌,能不能给草民一个?”

太祖的丹书铁券不敢要。

那是催命符。

但朱老板的封天靖难还是可以要的,而且是着实有用的。

朱棣捉狭的笑,“朕敢给,你敢要?”

你可是黄观的后人。

你要是拿了封天靖难的丹书铁券,别说其他方面的操作,单是黄观那一关,你黄昏就过不去,到时候别被逐出宗谱。

一个当官的人被逐出宗谱,意味着仕途也到头了。

黄昏眼咕噜一转,“要是肯定要的,不过封天靖难就算了,我家叔父那一关不好过,要不陛下给草民赏赐个亢龙锏啊,天子剑啊之类的,没准也能保命。”

亢龙锏好像是真有。

记得唐朝确实出现过这么玩意儿,可以上打昏君下打谄臣。

朱棣眉头一皱,“你还不够格啊。”

耸肩,笑道:“到时候再说吧,毕竟八字还没一撇的事。”

黄昏暗暗失落。

就自己这能力,朱棣也不敢给这种东西给自己,否则等朱棣驾鹤西去,自己就能一手遮天垄断朝堂,他老朱家的皇权形同虚设。

适时洪继来已经安排好,过来请示朱棣。

朱棣笑着要说亲自去试试燧发火铳。

吓了黄昏一跳。

你妹,你要是去试,那就是改变整个历史的大事了,使不得!

急忙阻拦,说,“陛下不可,火铳的改进,已经绳发便燧发之后,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陛下乃万金之躯,不可冒险。”

朱棣一想也是,对洪继来道:“让他们射击罢。”

军器监有专门实验火铳射击的力士。

洪继来让人准备。

李谦挥手。

跟随朱棣而来的,原本听命于郑和,如今听命于李谦的人马中,部分内侍太监立即上前,两个人一组,受在射击力士身边。

刀剑皆出鞘。

这是为了保护陛下安危,只要这些射击力士稍微有些异动,可以立即将之斩杀。

蓬!

一声巨响。

火铳口飘起一股烟雾,刺鼻的味道散开,但在校场大部分眼里,这是世间最美的香味。

尤其朱棣,闻着这味道,如此的愉悦。

八十步外,一名士卒举起手中的红旗,示意已经中靶。

洪继来解释道:“这是元末时到太祖时期,乃至于我大明雄师一直配备的传统火铳,最远射程一百步,精准射程只有七十步,若是面对穿了盔甲的敌军,精准射程的有效杀伤距离是三十到四十步之间。”

朱棣颔首,“继续。”

传统火铳他自然懂,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大规模装备军队,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之前不论是大明还是元朝,都没有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