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5章(1 / 2)

加入书签

最大的官员就见过军器监监正的匠人,招得更快,直说是清晨时分,少监赵厘让他俩加大火炮装填量,确保必定炸膛。

朱棣又问赵厘给了他们什么好处。

两个匠人老实说了。

不多。

一千两银子。

朱棣闻言哭笑不得,感情朕如此青睐的臣子黄昏,他一颗大好头颅,竟然只值两千两银子,你两个匠人为了一千两银子就敢做这等事?

又暗暗惊心。

连年打仗,大明的百姓,日子苦啊。

所以这一千两有如此诱惑。

军器监的匠人尚且如此,那民间的百姓恐怕愿意为了几十两白银而杀人了。

朱棣的目光坚毅了起来。

朕治下,必定要改善这个局面,到得那一日,民间百姓绝不为钱财犯事,天下安康万民永定,而这——需要朕的神机营,需要黄昏这样的人才,需要……

需要荡平漠北!

漠北不定,大明不宁!

将激荡胸怀平复下去,朱棣问赵厘,“是谁指使你这么做的?”

赵厘看见了一丝活命的希望,急声道:“罪臣不知。”

朱棣讶然,“这你都不知道就敢去办事?”

赵厘急声道:“罪臣确实不知,和罪臣接头的人总是黑衣蒙面,而看其穿墙入户的身手,应该是武人,不过罪臣记得一个细节,他每次到罪臣家中,说话之时都有浓浓的官腔。”

武人,官腔?

当兵的武将?!

朱棣悚然惊心,看了一眼朱高煦和朱高燧。

两兄弟暗暗叫苦。

又看向老大,老大你确实够狠啊,两手抓两手都硬啊,杀不了父皇,就栽赃嫁祸到我们兄弟身上,因为谁都知道,支持老大的是文臣,支持老二的是武将。

殊不知文臣也会豢养高手护卫啊,假装成武将真不难。

朱高炽满脸大汗。

他跪得太难受了。

看见两兄弟怨恨的眼神,无奈的耸肩,为兄真不是那样的人啊。

赵骊看向军器监监正,“赵厘何时就任军器监少监,是通过什么渠道过来就任的,是否有人举荐他,又是何人举荐。”

这事不难查证。

记得在赵厘放弃后求饶时,黄昏说过一句。

赵厘是陈瑛的门生。

所以这事又有点麻烦,为何是陈瑛的门生,为何和赵厘接头的又是武将,这当中到底有多少的官官勾结,仅是为了杀黄昏,莫不是针对立储之事而来?

朱棣想要查清真相,一则杀鸡儆猴。

二则……

经历过盐官镇的事情后,他可不想再被黄昏当棋子使了。

老子是大明天子,被一个臣子玩弄于股掌之间。

老子不要面子的么。

意料之外,计划之中

黄昏一直没说话。

朱棣没问,他就不说。

朱棣若问,他也不说。

在这件事上,他该做的已经做了,接下来就是看着事态发展,如果超出预计,则想办法小缝小补,若是按照计划进行,自然一切皆好。

目前确实有点纰漏。

按照计划,火炮炸膛之后,自己有可能会受点皮外伤,然后成为受害者,全线控制军器监的也应该是北镇抚司。

现实是自己屁事没有,全线控制军器监的也不是锦衣卫北镇抚司。

而是京营鹰扬卫。

这是个麻烦事。

如果所有调查事宜都交给了大舅哥的鹰扬卫,纪纲不知道案情进展,那么纪纲就不知晓他的北镇抚司也会被牵连进来,如此一来纪纲就不会逮着陈瑛死咬。

得想办法引导一下朱棣……

在得知和赵厘接头的有可能是位武将后,朱棣心中就思绪万千,他想到了一种可能:

军器监火炮炸膛,看来真是针对黄昏去的,只是没料到自己突兀的出现在军器监,导致功亏一篑。老二和老三因为立储事定,又在就藩和不就藩的风口浪尖上,这个时候低调还来不及,哪敢搞这些幺蛾子事情,而京畿朝臣之中,还对黄昏恨之入骨的只有两个了。

一个陈瑛,一个纪纲。

虽然赵厘是陈瑛的门生,但陈瑛岂会这么蠢,会让自己一个门生来做这种读书人不擅长的事情,因此此事十有八九是纪纲所为。

但朱棣又深深了解纪纲。

作为主人,肯定要了解自己咬人的狗,要不然什么时候被咬了都不知道。

朱棣知道纪纲不敢在这个时候动军器监。

棋子肯定是纪纲落下的。

只需要去查一下赵厘是如何调任军器监,落子之人水落石出。

但催动赵厘这枚棋子动手的,应该是纪纲麾下。

此事可恨。

差点坏了天子大事,必须付出血的代价!

朱棣绝不会让此事就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