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76章(1 / 2)

加入书签

所以延平那边开始承受吴哥三万大军和大明从边关抽调出来的兵力,共计五万人的猛攻——当瓦剌大军进入城市群后,大明已经不担心太平和暖答失会绕路去奔袭独石关了。

所以独石关等地的守兵齐出。

当然,延平的战事还有一个目的:转移瓦剌的注意力,确保另一个大计划的实施。

徐辉祖的北上。

徐辉祖不是一个人北上。

是一支军队。

而这个军队人不多,确却的说兵力很少。

只有五千人。

其中战斗人员只有五百人左右。

剩下的四千五百人都是为这五百人做后勤保障。

但是现在,整个大明的目光中心其实都在这五百人身上,都在等待着黄昏打造出来的这五百人能否成为大明放弃延平和顺平的底气!

如果成功,大明雄师将成为古往今来最强军队。

然而徐辉祖北上走得很慢。

很慢很慢。

……

……

应天,洪继来站在火炮场,看着远处那一个无比巨大的凹坑,如今作为军器院的军器令,洪继来是这个世界上最懂火器的人。

他知道,世界变了。

随着徐辉祖北上,之后的世界会进入火器时代。

而带领世界走入火器时代的人,不是自己。

是黄昏。

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利用黄昏的理念,设计研发出更多的火器,以确保大明雄师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

想到这洪继来看着手上的一叠纸张,有些振奋。

手上的也是一件火器设计图。

只是设计图而已。

里面运作的各种元件,都还需要军器院按照设计的方向投入巨资去研发,一旦研发出来并且量产配备军中,战争将变成另外一番姿态。

而现在,自己就要去觐见陛下,说服陛下从国库拨钱。

这很难。

因为研发这件火器需要的钱将是一个无底洞。

而且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成功。

但洪继来没想到的是,来到乾清殿,朱棣接过设计图看了约莫小半个时候后,没有说是否投入财力和人力研发的事情,而是说道:“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黄昏作为北伐主帅,一直被冠于军事庸才的称呼,但其实大家都错了,黄昏善战。”

不是行军布阵的善战,而是善利器物。

朱棣已经想到了黄昏心目中对战争最理想的状态:是军事能力、军事素质、军事装备和军事理念,以及财力、后勤、兵器全方面碾压的战争。

绝对不是用人和鲜血去堆一次战果出来。

这样的战争……

是以前从没有过的。

这一次的北伐是如此,但是下一次出征其他国家,万一其他国家也有火器了呢?

所以黄昏未雨绸缪。

所以才有手中的这叠设计图。

而且朱棣相信,这些设计图虽然洪继来现在才拿出来,但黄昏的时代商行肯定已经抢先一步在研发核心部件了。

不得不承认,从某些方面来说,黄昏是个战争狂人。

也是善战者。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这一次北伐,朱棣忽然间就志在必得了。

战争之王:坦克!

朱棣精神振奋起来,对洪继来道:“北伐那边,基本上不用你们操心,军器院那边,继续生产大量的火铳,以便实现全军配备火铳的宏大目标,另外,朕会着令刑部那边出台相应的律法,确保火铳不会在民间流传。”

对于封建王朝,对于这个管理是非常有力的。

火铳不能在民间广泛流传。

否则治安方面会出大问题。

朱棣继续道:“军器院那边,目前正在准备的最大任务是什么?”

洪继来想都不想,“是一种火铳,嗯……确却的说,有点超越火铳了,微臣也不知道怎么说好,不过黄昏给它取了个新名字,叫枪。”

枪?

不就是突火枪么。

这有什么不好说的,关键是突火枪明显不如当下的三眼火铳,只不过这既然是黄昏提出来的,那么肯定和宋朝的突火枪有截然不同的地方。

想到这朱棣问道:“你说说看。”

洪继来道:“确实,我最初也很意外,突火枪哪有现在的火铳威力巨大,不过黄昏说火铳既然是在突火枪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那么以后可以将所有的火铳都命名为枪,再根据型号来决定具体的细节名字,比如在他的指导下,我们正在研发的有连珠枪,嗯,黄昏说连珠听着不够高大上,将之定名为机枪,同时我们还在研发步枪,步枪这个主要是给步卒用,其实和火铳差不多,唯一的差别,也是所有枪类都需要的共同点:黄昏要我们研发出一款新式的枪的子弹,而且我们已经成功了!”

朱棣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