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87章(1 / 2)

加入书签

如此悬殊的数量下,蚍蜉义从竟然和大明边军打了个旗鼓相当。

各自死三人,伤数人。

这件事让朝野臣子看见了蚍蜉义从的战斗力,一下子,所有人都理解咱们的陛下了:你黄昏要去海外,早点去早点滚,别在国内来恶心我了。

朝野臣子也更明白,黄昏不去不行。

就以他现在的实力,呆在国内,太子和太孙殿下会如坐针毡,陛下也不放心,那么君臣之间必有一场死战,与其这样,不如让镇西公早点滚蛋。

所以边关那一场群体斗殴事件,很快被平复,双方各大五十大板,不过此事过后,蚍蜉义从南下去威海的路上,再没有丝毫意外发生。

而据宫中消息,太孙殿下这一次回应天是准备婚事——其实也不用他准备,太子妃已经在应天准备得差不多了,就等太孙返回应天,在春节前举行婚礼大典。

已经昭告各邦国、藩国。

到时候朱棣也要返回应天一次。

毕竟太孙大婚,还是他最喜欢的孙子,朱棣再不想回应天,也得给自己孙儿一个面子,所以永乐十九年的冬天,大明在忙碌之中,迎来了一桩喜庆大事。

太孙大婚!

在大婚之前,顺天乾清殿下旨,应天乾清殿的太子配合,昭告全国:太孙大婚乃是国喜大事,大赦天下。

永乐十九年的春节前,一场盛大婚礼震惊了海内外。

太奢华了!

整个应天京畿,十里彩妆,万人空巷,烟花不夜天,将大明当下的盛世完美的呈现得淋漓尽致,让海外内使臣在震惊之余,也感到无比绝望。

这样的大明,如何追赶?

而也是这场婚礼,加速了出征日本的进度。

因为发生了一件大事!

动乱国本的大事!

按说,在这种重要时候,锦衣卫和东厂乃至于京营,肯定都是全力以赴,不敢让它出现任何一点差池,毕竟出了事是有人要掉脑袋的。

然而真就这么奇怪,还真就出问题了。

因为婚礼,黄府家眷在徐妙锦的带领下,乘坐黄昏安排的专列从泉州赶了回来,所以这几日黄昏其实很惬意。

难得的家人团聚。

不过当天夜里,黄昏还在被窝里搂着徐家四妹说着羞臊话的时候,黄府大门被人敲开,旋即门子匆匆赶来,在院门外大声喊道:“大官人,陛下宣召,在长春郡王府。”

黄昏本来搂着徐家四妹腰肢的手一抖。

我擦。

什么状况。

这都什么时候了,大半夜的,朱棣竟然还在长春郡王府?

而且这个时候不是朱瞻基洞房花烛夜的美好时光么,朱棣也早就该回他的乾清殿了,为啥要在这个时候让老子去长郡郡王府觐见?

不敢怠慢。

黄昏急忙从徐家四妹身上抽出手,拍了拍她的小脸蛋,“回来再收拾你。”

四妹捂脸羞涩的笑。

她其实有点心结。

结婚多年,一直没能给黄昏生个一子半女,甚至诈胡了一次,白喜欢了一场,而豆芽豆苗都已少年少女了,她都没能怀孕,所以心里长期很忧郁。

大冬天,从温香满怀的被窝里钻出来,需要极大的勇气,尤其是这个时候没有热水,洗漱的时候,黄昏感觉手都不是自己的了。

走出黄府,满城辉煌。

别说现在是太孙大婚的好日子,就算是平日里,整个应天也是不夜之城,每年公共照明的费用,户部就要支付一大笔给时代电力。

不过面子工程嘛,这点钱朱高炽从没纠结过。

他得在意他爹的面子。

至于其他城市的不夜风光,一旦街巷上人少了,是要关灯的,没那么多钱来浪费,不过目前大明真正成型的不夜之城只有应天顺天。

开封、杭州的进度最快,但也还要一年半载。

黄昏站在大门外,看着辉煌的街巷上,本该冷清,却不断都有大队的京营士卒奔走,还有锦衣卫和东厂探子来去匆匆。

心里有种不好的感觉。

这阵仗太大了!

京营,锦衣卫,东厂都惊动了,到底是出了什么大事,难道是朱高煦反悔了,所以造反了,又或者是建文帝朱允炆在京畿搞了事?

但不论是哪一种,都和朱瞻基有关系,要不然朱棣不会宣召自己去长春郡王府。

黄昏心里猛然一颤。

卧槽。

难道朱瞻基这货挂了?!

这可是大事!

朱瞻基是大明的未来,不管怎么说,朱瞻基哪怕英年早逝,也能当十年的皇帝,而且自己和他关系比较近,海外的诸多事情还要等他当了皇帝后继续支持。

朱瞻基挂了的话……

卧槽,搞不好就是朱高煦上台。

这还玩个卵!

有些稳不住了,回头催了一下车夫,让他搞快点把三轮车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