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0章(1 / 2)

加入书签

二女乖巧的靠在他肩上……

窗外,小女孩们伸着脑袋往里面凑。

“去去去,再看就没有羊肉吃。”杨峥恐吓道。

“哇……”小女孩们一哄而散。

杨峥陪了二女两天,宛如一个称职的丈夫,对阿怜百倍怜惜。

对春娘则多浇了些雨露。

二女气色好转不少。

不过杨峥不可能长久沉迷在温柔乡中,有太多的人依附在他麾下。

第三日,张特、周煜、姜伐野、尹春、周放、公孙甫等几个核心人员赶来。

赵阿七在蜀地,袁效留在西都。

张特拱手道:“将军恕罪,段达事出突然,属下……”

“此事错不在你,你能见机行事,把西河大营的人转移到积石山,便是有功。”杨峥就事论事。

段达的叛乱没有扩散,张特、尹春、周放、公孙甫几人都功不可没。

当时的情况,段达与姜伐野是人是鬼,谁能分辨?

按兵不动,各守本分,才是最佳选择。

因为他们手上掌握了近万西海胡奴隶,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奴隶若是暴动起来,就不是眼前这么小的阵仗了。

段达叛乱也不全是坏事,至少证明了其他人还是忠心可靠的。

也算是清理了内部潜在威胁。

“叛乱之事,就此作罢,朝廷升我为护羌校尉,驻兵西都!”

“恭喜将军!”几人眼中都升起喜色。

杨峥把沾血的缣帛递给众人。

在看到自己名字后,陆续半跪在杨峥面前。

“多谢将军提拔。”

没有杨峥,他们很可能还是武卫营中的伍长、什长,没有特殊机遇,想要爬上去难如登天。

“周煜、尹春,今后积石山交给你二人。”

“遵令!”二人拱手。

周煜能文能武,其实是最适合人选,也最能体会杨峥用意。

尹春果断有谋,前次攻杀冶无戴,提出的几个建议颇为中肯。

如今的积石山,羌胡混杂,需要得力干将镇守。

姜伐野威信不足的短板已经暴露。

还是留在自己身边为好,以后身边少不了熟悉羌务之人。

一山

现在积石山最大的问题是缺粮。

本来在枹罕广开屯田,一场动乱,全部便宜了郭淮。

三千正军,加上近万西海奴隶,吃饭就成了重大问题。

连春娘和阿怜都只能喝稀粥,可想而知他们的食物。

马上就要进入冬天了,没有食物,就稳不住人。

附近几个郡,西平、陇西、金城全都废了。

不过府衙废了,当地豪强没有。

西平最大的豪强无疑是郭家。

自文帝起,西平郭氏就是朝廷笼络的对象。

明帝继位,郭家满门荣宠,父子叔伯或肃列朝堂,或为一郡太守。

又以郭太后从兄郭德出继明帝母甄氏,袭爵平原侯。

当今皇帝继位,郭太后掌审夺之权,郭氏满门扶摇直上,满门封候,成为数一数二的新兴权贵。

别人没有粮食,郭家肯定有。

自己以后就是西平的一把手,向郭家借些粮食应该不难吧?

再说跟郭遁的关系摆在这儿。

大家都是自己人。

杨峥一面派人向夏侯霸要粮,一面向长安夏侯玄求助,自己则带着两千羌賨精锐赶往西都。

大战之后,百姓陆陆续续回归。

漫山遍野间,战争的伤痕被逐渐抹平。

尽管快进入冬季,汉民们依旧在田垄间辛勤劳作,为下一年的耕种做好准备。

此情此景,让杨峥心中忍不住感慨。

华夏文明在黑暗的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朝堂上的英明神武是上限,而底层百姓的坚韧不拔是底限。

不过这些百姓在见到士卒之后,全都像见了鬼一样,逃入山中。

杨峥不由苦笑。

这年头军与贼也没什么区别。

早年魏武起家,屠城之事屡见不鲜。

这些年自诩正统,有所收敛,但也只是不敢明目张胆而已。

上梁不正下梁歪,明帝耽于淫乐,士族豪族并起,能指望地方官吏将卒有多清廉?

风风火火赶到西都。

西都大小官吏竟然一个出来迎接的都没有。

只有郭氏弄了几辆牛车,送了些羊酒,以示犒劳。

不过这点东西,杯水车薪。

西北冬天比较漫长。

没到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地步,但秋收之后,一天比一天寒凉。

饥寒饥寒,越饥饿,就越寒冷。

郭家还算山倒,杨峥对借粮越发有信心了。

杜预带着几个小吏也来迎接杨峥。

“西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