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2章(1 / 2)

加入书签

夏侯霸远离蜀国朝堂的是是非非,一心静养,不刻意结交,春日踏青,夏日游山,秋日狩猎,冬日读书,日子过的异常滋润。

倘若杨峥现在站在夏侯霸面前,一定认不出这个脱去戎装的富态老者,是自己曾经的上司。

“小国若不用兵,不出数年,士气沮丧,人心沉沦,必为大国所吞。”姜维脸上的皱纹比夏侯霸更为深刻,仿佛是被人用刀子割出来的一样。

夏侯霸一摆衣袖,举樽向天,“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形势如此,为何要逆水而行?”

“仲权公也觉得不该北伐?”姜维眉头一挑。

“国中坚持北伐者,唯伯约一人尔,能主持北伐者亦伯约一人,外有强敌,国内不和,此为兵家大忌。”以前夏侯霸说话遮遮掩掩,现在一把年纪了,在蜀国也就这样了,所以什么话都能坦然出口。

姜维知他说的是实情,心中难免更郁闷,“仲权公昔日曾言钟会深有韬略,将为吴、汉之忧也,今屯兵长安,必能窥我国之虚实,我若不北伐,数年之后,彼必有南侵之意。”

天下诸国,蜀汉实力最弱。

杨峥崛起于凉州,对蜀国的威胁越来越大。

而司马昭为了更进一步,先灭宿敌蜀国也是上上之选。

柿子当然要挑软的捏。

所以姜维需要北伐,对外宣示蜀国还有一战之力。

这就像两个流氓在家门口晃荡,你若关紧门窗,他们只会越来越嚣张,你若是提着刀冲出去吆喝两嗓子,流氓说不定会被吓退。

夏侯霸也是长叹一声,“为今之计,只有联合杨峥共抗司马氏,大汉方能再坚持几年。”

“烈日炎炎,杨柳青青,不追东山马,当随西山云。仲权公可曾听过此童谣否?”姜维忽然岔开话题。

这两年,这首童谣越传越广,夏侯霸怎么可能没听过?

姜维不待其回答,又道:“杨峥早有谋我之心,今与其结盟,岂不是羊入虎口?而且他一直自称曹魏忠臣,曹魏与大汉乃是宿敌,我岂能与他结盟?汉中自古便是天险,曹真、曹爽父子伐蜀皆大败而归,彼若无攻我之意,倒能相安无事,若是攻我,汉中将为其坟冢!”

即便经历段谷之败,姜维依旧有这个自信。

这一点夏侯霸倒也承认,段谷之败有诸多内因外因,若姜维与邓艾易地而处,只怕邓艾败的更惨,“大将军真乃孙吴复生也。”

第二日,姜维献敛兵聚谷之策。

认为分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而只能御敌,不能大获。

不如撤诸围守军,退守汉、乐二城,互为犄角,敌若至,则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然后姜维出沓中,廖化出阴平,直插其后,将入蜀之敌困死在汉中。

蜀主刘禅对军事没什么兴趣,黄皓更是一窍不通。

董厥、诸葛瞻、樊建刚刚上任,管不到姜维头上,这本就是大将军职责所在。

所以蜀国上下也没太当回事。

而汉中都督胡济因段谷之战,失期不至,致使姜维惨败,虽然没有受到处罚,但名望大跌,更不可能反对通过了尚书台和蜀主一致同意的军令。

敛兵聚谷,姜维的手堂堂正正伸入汉中,正式介入汉中兵权,以护军蒋斌五千军守汉城,监军王含五千军守乐城,又分汉中大军于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地,防守祁山,放开秦岭诸道。都督胡济兵权遂被架空。

夏侯霸在家中独坐,朝堂上的各种消息自然而然的就进入他耳中。

很多事情当局者迷,旁观者反而能看的更清楚一些。

“姜维不愧是凉州上士也,一出手就压住了胡济等人。然,能制胡济,不能制黄皓,也是枉然啊。”夏侯霸在纸上写写画画,像是在自言自语。

写好之后,捏着一起,滴成一个蜡丸。

“拿回去,交给你主人吧。”夏侯霸随意将蜡丸扔在地上。

房中一人没有。

没有人,阴暗中,却有声音从地下传来,“多谢将军。”

夏侯霸叹了一口气,“姜伯约已经在怀疑我了,能帮你们的也只有这些,以后就不要来找我了,我还想过最后几年安生日子。”

南引

“姜维敛兵聚谷?”杨峥盯着沙盘。

夏侯霸的密信中,已经详细说明了姜维的意图。

汉中变成一个巨大的战略陷阱,谁先进去,谁就成瓮中之鳖。

既然北伐不成,那就诱敌来攻,在汉中歼灭敌国主力。

其实历史上,钟会被堵在汉中,既不能攻破剑阁,又不能攻破汉、乐二城。

如果没有变数,钟会很可能被姜维耗死。

但邓艾偏偏不走寻常路,偷渡阴平,快七十岁的年纪,披着羊皮往悬崖下滚,三下五除二解决诸葛瞻,蜀主刘禅全城以降。

历史似乎又回到原有的轨迹。

钟会胆子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