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4章(1 / 2)

加入书签

姜维屡次北伐,都是付出的多,收获甚少,即便当年李简以狄道投降,姜维也守不住,放弃了。

段谷一败,成都精锐沦丧大半。

虽然后来攻至长安城下,拿下扶风郡,但还是守不住。

或者说,蜀国各种势力已经没有进取之心。

只有姜维一人还在坚持。

这种形势下,蜀主刘禅怎么取舍,就一目了然了。

他已经认命了。

近些年国内形势也不是太好,荆州士人日渐凋零,自费祎遇刺后,荆州系已经没有能挑大梁的人物,而益州本土士人逐渐崛起,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不愿跟着皇帝北伐,也没有北伐的动力。

当年刘备入蜀,手下诸葛亮、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等猛将为爪牙,一个关羽三万人马,就能威震华夏,打的曹操欲迁都避祸。

现在只剩一个姜维苦苦支撑。

廖化、张翼等宿将早已老迈。

而且张翼作为益州本土势力,最早反对姜维北伐。

蜀国在意识形态上的裂缝越来越大,也就不奇怪蜀主会启用黄皓,打压姜维与荆州士人。

“某明日就去力劝陛下斩黄皓以谢天下!”姜维沉声道。

“伯约啊,形势如此,即便杀了黄皓又能如何?”董厥声音低沉。

“杀黄皓,重新振作,吾已在汉中布下罗网,无论杨峥还是钟会,入则必为吾所擒!”姜维以汉中为诱饵,也是迫不得已。

举国不愿北伐,那就引敌人来袭。

蜀国太需要一场如当年骆谷之战的大胜。

“此战若胜,则大汉尚有机会!”姜维目光炯炯。

董厥呆了呆,足足五六个呼吸之后,才深深向姜维拱手一礼。

翌日,姜维觐见蜀主,力陈黄皓殄民误国、奸巧专恣、操弄威权、结党营私等罪状,“皓奸巧专恣,将败国家,请杀之。”

刘禅果然为黄皓开脱,“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

姜维请杀黄皓,形同将朝中矛盾摆在台上。

其后,刘禅令黄皓亲自向姜维请罪。

将矛盾再度踢给黄皓与姜维。

一向沉稳的姜维,终于惶恐不安起来,他不是惶恐黄皓,而惶恐于刘禅对自己的态度。

如此偏袒黄皓,以后危险的就是他。

姜维郁闷而出,正遇秘书郎郤正,“大将军祸不远矣,大将军若危,国家随灭。”

郤正跟姜维的处境很像,既不是荆州系,也不是益州士人,算是朝堂上少有的正直之人。

姜维长叹一声,“陛下不听吾言,为之奈何?”

“陛下意志消沉,大将军何必在成都与黄皓周旋?如今汉中门户洞开,钟会、杨峥虎视眈眈,大战将起,正是大将军效命之时,若能战而胜之,或可延续国祚。”郤正说的是延续国祚,而不是恢复汉室。

亦可见蜀国上下普遍悲观。

姜维拱手,“先生所言甚是。”

遂离开成都,前往沓中屯田避祸。

姜维一走,黄皓更加肆无忌惮,无人能制。

刘禅站在黄皓这一边,无疑是在释放某种信号,依附之人更多,蜀国国势日非。

永安。

令狐盛没想到这么快这么轻易就得到了晋升。

几封阿谀奉承的信,两人几年的家当,送上去,就立即得了一个中典军,调入成都,正式成为黄皓的亲信。

现在的黄皓也正是用人之际,尤其需要会带兵之人。

蜀国军制与魏国大致相同,置五军。

前、后、左、右相当于魏国外军,中军置军师将军、都护、监军、护军、典军、参军各一人。

中典军算是禁军中的高级将领,宿卫宫廷。

离开之前,令狐盛宴请永安大大小小将吏。

“多谢都督提拔!”令狐盛无比恭敬的向阎宇敬酒。

没有他的推举,令狐盛也不可能走到黄皓面前。

任何事情,只要找对了门路,爬上去也就顺风顺水。

“子谦啊,进了成都,可要好生辅佐黄中常,为陛下尽忠啊。”阎宇并不是一个很难相处之人。

而且他还是一个爱惜人才之人。

太子舍人罗宪被贬为巴东太守,阎宇立即召他作自己的副手,独领一军。

“这是自然,都督与黄中常都是在下的恩公!”令狐盛这种场面见多了,应对起来游刃有余,几句话就把堂中的气氛弄起来。

不过唯一格格不入之人正是罗宪。

见令狐盛如此巴结黄皓,有些不屑。

“盛敬罗太守。”令狐盛在练兵上一向自负,自问永安城中无人能与自己相提并论,也正因为有这个本事,才会被阎宇重视。

但罗宪到来之后,阎宇交给他的两千弱卒,短短两个月便有精锐之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