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8章(1 / 2)

加入书签

“听说司马昭偶染风寒,士卒多被冻病,在弘农休整。”庞青拱手道。

冬季行军本就是大忌。

杨峥从凉州往关中走,越走越暖和,而司马昭大军从东往西走,自然越走越冷。

刘珩伸长耳朵,刚好听到,咋咋呼呼道:“那还等什么,趁他病要他命,现在就去弘农砍了司马昭的贼头!”

孟观与庞青同时投来一个白眼。

文鸯来了之后,刘珩人也低调多了,主动让出凉州第一猛将的位置,非常谦虚的自称第二猛将。

“弘农乃天下重镇,易守难攻,北扼黄河,东靠函谷关,有崤函之固,兵家之要地,司马昭十三万中军,你这凉州第二猛将也冲不到他面前啊。”孟观一边解释一边打趣。

周围人一阵哄笑。

“笑什么!”刘珩恶狠狠的朝周围呲牙咧嘴。

虽然第二猛将的水分很大,但凭着他一身的蛮力,加上狼牙棒,军中还真没几个人是他的对手。

“仁武说的不错,我们的确可以去弘农会一会司马昭!”杨峥被刘珩的话启发了。

打不打再说,但几万骑兵突破黄河,绕过潼关,劫掠河东,兵临弘农,带给司马昭的冲击却是无比巨大的。

别以为缩在崤函或者渭南就是安全的。

我可以兵临弘农,就可以扫荡并州、南阳、河北等地!

周围将佐都因杨峥天马行空的想法而惊讶。

“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杨峥缓缓道。

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每说一个字,就吐出一团白气。

纸上谈兵不可取,但纸上兵法可以拓展将领的思维深度。

杨峥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型的帅才,所以苦读兵法,实战配合理论,然后才能融会贯通不拘一格。

当然,这只是杨峥的个人理解。

一出道就是绝世名将的,也大有人在。

将佐们立即拱手,“君侯英明!”

“那就启程,让司马昭看看我们凉州将士的英姿!”杨峥沉声道。

“遵令!”

风雪中,五万步骑继续跋涉。

路过莲勺、重泉等数个小城,城上几个守军一见到凉州骑兵,便主动打开城门。

城内总共也没几个人,没有任何防守价值。

到了临晋,守军如临大敌,城墙上刀矛林立,士卒哆哆嗦嗦林立于风雪之中。

司马家的大旗在风雪病恹恹的耷拉着。

“某听说司马亮有疯病?”杨峥问道。

“禀君侯,那是司马干,正在武关防守。”庞青道。

司马家的气运全在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身上,剩下的基本都是庸碌之辈。

司马望贪财,司马干有疯病,司马炎好色,儿子司马衷是傻子……

只有一个司马攸还算不错,稍有才干。

司马亮是司马懿的第五子,若有本事,早就被士族们吹捧上天。

“孟观,给你五千步卒,在此地堵住司马亮,构筑营垒。”

如果大军渡河,深入河北,那么临晋就成了重点,潼关的司马班与长安的羊祜说不准就会支援过来,堵住杨峥的退路和粮道。

当然,杨峥也希望羊祜能从长安铁桶里面出来。

眼下形势,除了司马昭,谁敢露头,杨峥就立刻调转矛头先打谁!

所以未来的决定性大战,很可能还是在临晋。

“唯!”孟观拱手应命。

正在此时,斥候便来匆忙来禀报,“君侯,河东太守王卓领军民凿穿河冰、毁坏渡桥,在东岸设置鹿角、营垒!”

杨峥一愣,还真有人不开眼,原本只想路过河东就算了,没想到人家主动上来挨刀子!

河东郡异常富庶,本身就是一个粮仓,境内还有大型盐湖。

当年杜预的祖父杜畿经营河东郡,政绩为天下第一。

曹操与马超潼关大战,全由河东郡输送十万大军的粮草,前后持续半年,直到战争结束,河东还能剩下二十万石粮食。

拿下此地,杨峥可以不依赖后方补给。

“河东太守王卓,太原王氏出身,颇有名声,但政绩一般,未曾领兵出战过。”庞青很快在各种小本上找到记载。

“此人愚不可及,他还能把整条黄河都凿开不成?螳臂挡车!”杨峥抖了抖身上的雪粒,“诸军听令,随吾拿下河东!”

“遵令!”

河东

大地一片雪白。

被凿开的黄河水重新汹涌。

这给了东岸守军不少信心,在他们眼中,这种天气下出战,无疑是找死。

不少人还暗自埋怨太守多事。

凉贼都没招惹河东,河东反倒先去招惹他们。

风声呼啸中,似有隐隐雷声由远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