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8章(1 / 2)

加入书签

羊祜冷眼旁观,一直不语。

终于王戎发现气氛不对,“此战若胜,都督必将位列三公,可喜可贺呀!”

“自今日起,军中不得饮酒、不得服丹,此为军令,违令者斩!”羊祜扔下一句话就走了。

江陵久攻不下,跟这些人不无关系。

上面人的一举一动,下面士卒的眼睛雪亮。

王戎空口白牙,只会清谈,在军中呼朋引伴,不是宴饮,就是聚会服丹。

士气岂能高昂?

看着羊祜决然的背影,王戎冷哼一声。

见随从的目光都落在他脸上,王戎自觉被扫了面子,琅琊王氏与泰山羊氏都是山东士族,两家还是联姻。

羊祜是真才实学,而王戎是混圈子的,互相吹捧,得了个名士的头衔,所以羊祜早就不喜王戎,认为他徒有虚名而已。

“今晨汝南王送来青梅酒,诸位可与吾一醉方休!”王戎大袖一挥,对羊祜的军令置若罔闻。

“使君雅量,羊祜大不及也!”周围又是一阵吹捧。

当夜众人聚饮。

恰好张咸选精锐敢死之士五百,夜袭晋营。

江陵地形为吴军熟知,杀入营中,鼓噪呐喊,晋军小乱。

王戎喝的昏昏沉沉,以为敌军大至,惊慌不已,下令豫州兵将暂退,引发营中大火。

诸军混乱,自相践踏,引发其他营寨。

张咸挥军冲杀。

比及天明,伤亡七百余,挡是挡住了,晋军士气大跌,粮草被焚毁四千余石,其他损失不计其数。

羊祜查明情由,大怒,欲以军法斩王戎。

然而王戎名气极大,汝南王司马亮、东莞王司马伷以及军中将吏纷纷求情。

自司马懿时代起,羊祜就知道趋吉避凶,王氏一门在朝中盘根错节,今日杀王戎,明日羊祜的仕途也就到头了。

荆州军将原本也在王乂麾下任职,见王戎有难,也纷纷求情。

杀不了,干脆送到后方,眼不见心不烦。

晋军经此一事,人心离散,士气低靡,攻打江陵更是懒懒散散。

所谓的优势去了一半。

羊祜也只能往江陵城而叹。

晋军成分复杂,羊祜都督荆州还未半年,人心未定。

高下(二)

杨肇在西陵进展不利,被长围挡住。

徐胤的水军当然也敌不过江东的水军。

局面顿时陷入胶着。

种种不利,让羊祜对此战略有些悲观。

不过,此时天意依旧眷顾晋军。

陆抗凭借长围,以弱势兵力内挡步协,外拒杨肇。

但陷入对峙往往也是陷入苦战之时。

吴将朱乔、俞赞对东吴的前途灰心气馁,率数百部曲投降晋军。

杨肇大喜,二人皆是陆抗麾下宿将,对吴军的虚实了如指掌。

传信羊祜,羊祜也大喜过望。

认为此是破敌之良机,亲引重兵与杨肇合军,欲一举攻陷长围。

朱乔、俞赞的投降,对吴军士气打击极大。

秋雨连绵,整个吴国都在风雨之中飘摇。

陆抗在寒凉的雨水中巡视围上诸军,身边的亲随都灰心丧气,士卒们也都如丧考妣,但陆抗脸上并无气馁之色,一如往常般温和沉静。

“时局不利,不如撤走乐乡,防守长江之南。”左奕建议道。

吴军虽然建起长围,但兵力不足以全部防守,一直是虚虚实实,杂以夷兵。

现在,夷兵的士气更加低落,不少人窃窃私语。

“连日已有不少人逃跑。”吾彦比往日消沉了几分。

晋军加上西陵城中的步氏兄弟,兵力接近吴军的四倍。

一个杨肇就让吴军艰难防守,若江陵城下羊祜的五万大军扑上来,与后方步协步阐内外夹击,长围还怎么守?

而且吴军还要防守整条长江防线。

陆抗目光在夷兵中扫来扫去,夷兵们的眼神躲躲闪闪。

忽然,陆抗长笑一声,“此天赐良机也!”

众将皆茫然。

“乔、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陆抗指着夷兵防守的一段围垒道。

此地也是防线最薄弱之处。

吾彦瞬间就明白了陆抗的意思,“都督是要在此设伏?”

“不错!晋军内不相协,必欲速战,左奕、吾彦、蔡贡听令,各引一千精锐换下夷兵,国家存亡在此一战!”

“领命!”

秋雨渐大,但吴军被陆抗振作起精神,枕戈而待。

次日,羊祜果然引兵前来,合兵六万之众,气势汹汹的发动猛攻。

羊祜也声东击西,先攻其他围垒。

暗令杨肇引两万精锐静待时机。

但羊祜的一切计谋、行动,全都被陆抗料中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