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25章(1 / 2)

加入书签

这年头随便一座城池守上个月轻轻松松。

司马昭数十万之众,围攻一年,各种手段全部用上才拿下寿春。

诸葛恪二十万大军北伐,却被挡在三四千人防守的新城之下。

最熟悉河北形势之人当然是马隆。

杨峥略感不悦,“朕率三十万之众,何处不可攻陷?”

一旁的卫瓘不停的给马隆使眼色。

不过马隆像是没看到一样,“陛下神武,臣斗胆,陛下能攻陷几座城池?河北豪强勾连辽东三部,颇有战力,陛下不可轻出!”

“陛下已经定下出兵之策,难道马都督要抗命乎?”见马隆不依不饶,庞青斥责道。

卫瓘拱手道:“陛下一向虚怀纳谏,庞侍中言重了。”

两人小小的一次交锋,反而杨峥清醒过来。

马隆的性子对事不对人,肯定是为自己好、为大秦好。

庞青则有些小题大做了。

“那么以马都督之策,此战该当如何?”杨峥不是一个听不进劝谏的人。

“恕臣直言,陛下麾下三十万之众,上党、河内一线府兵、牧骑、五字营、义从不下十万之众,何必分兵?一处受挫,全军士气低靡,臣以为,当集中兵力攻其一处!”

分兵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粮草转运麻烦。

“子产以为如何?”杨峥对一旁默不作声的张特道。

诸将之中,张特资历最深,也是杨峥最信任的人。

“臣以为,此战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如何攻心?”

“洛阳!”张特嘴中蹦出两个字。

“集中兵力先取洛阳?”杨峥目光转向马隆。

马隆拱手道:“臣亦是此意,司马炎虽迁都,然天下人心系于洛阳未曾改变,大秦取洛,必然人心震动,然后传檄河北中原,从者赏之,不从者讨之,断邺城之羽翼,司马晋必土崩瓦解!”

“妙策!”杨峥一拍大腿。

虽然自己是皇帝了,但思维还局限在将帅之上。

二十年的冲锋陷阵形成了习惯,遇到什么事就喜欢亲自拔刀子上。

以前没什么,现在则不一样了。

人处在什么阶段就要做什么阶段的事。

冲锋陷阵是将帅的事。

总不能张特、马隆坐镇河内,自己率军迂回远袭吧?

这是本末倒置,也不是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情。

杨峥向张特、马隆二人拱手,“国有诤臣,大秦焉能不兴?”

马隆拱手还礼,“有诤臣,亦需胸怀四海之明君。”

杨峥哈哈大笑,这马屁颇有高级感。

洛阳为华夏帝都已经两三百年,在人心中分量极重,不是司马炎说迁都就能迁走的。

另一方面,司马炎把大军集结在邺城周边,以及河北。

洛阳反而空虚。

兵法说来说去其实就一条,避实击虚!

再则,洛阳夹在关西、关东之间,是最好的前出基地。

拿下此地,秦军的手不仅可以伸到河北,还可顺黄河、洛水、颍水而下,青徐兖豫荆扬皆在打击之中。

即便钟会出兵争夺中原,只要杨峥手中捏着洛阳,钟会就蹦跶不起来。

顺颍水而下,许昌、颍上、寿春皆在秦军弓弩的射程之内。

当年司马家能平淮南三叛,皆因为此。

“传令,先拿下洛阳!”

燃烧

战争通常有一个原则,能十拿九稳的国力碾压,最好不要玩花活。

阴沟里翻船的,数不胜数。

以前杨峥认为洛阳不重要,是站在穿越者的角度。

而洛阳在这个时代人心目中举足轻重。

否则曹魏就不会从许昌迁都洛阳了。

四十万秦军奔赴河内。

镇守洛阳晋将王濬算是老对手。

前年河东大战之后,杨峥兵临黄河,被石苞、王濬挡住。

不过当时司马炎还没迁都,洛阳有兵有粮。

黄河水汹涌咆哮,浩浩荡荡的向东而去。

王濬在孟津关、小平津关设有水营,每日有哨船在河中鬼鬼祟祟的打探。

射了几次劝降书过去,对面始终没有动静,王濬不见棺材不掉泪,杨峥也不客气,将霹雳车在河边组装好,猛火油备上,瞄准黄河对岸的水寨。

王濬也预感到危机,水军从上游飘下,试图一举摧毁霹雳车。

不过他的水军只有两三千人,在四十万秦军面前,仿佛蚂蚁对大象。

见岸上壁垒森严,水军放了几波箭雨就退下了。

既然是攻心为主,当然要最大限度的震慑人心,杨峥在北岸组装了四百多架霹雳车,又临时造了一百多架投石机。

关中的所有猛火油全部调来。

“先给王濬一个见面礼!”杨峥轻描淡写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