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3章(1 / 2)

加入书签

“因为若是一品只有三公的话,那么对于陛下来说,这不是一件好事。”

“对于大秦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那代表三公的权力太大了,甚至有可能会在某些时候威胁到皇权。”

扶苏听着陈珂的言语,心中一惊:“那老师可有什么能够解决的办法?”

陈珂指着那张图形说道:“当然有。”

“甚至与李斯的想法是殊途同归的,那便是分化这些权力。”

“只是我们所想到的具体方法不同,李斯觉着应该在将上层的可进阶渠道划分的多一点,这样就可以避免权力的过于集中。”

“但其实,他下意识的忽略了一个方向。”

陈珂嘴角扯开一个笑容,那笑容看着很是冷酷:“为什么要等级设置的多一点,而不是权力分化的多一点?”

“如今,丞相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

“全国各地无论是什么样子的政务,其实都要经过丞相的手。”

“为何不把这个权力分开来?”

“比如关于民生的,设置一个关于民生的部门,关于赋税的,设置一个关于赋税的部门。”

“关于教育的,设置一个教育的部门,关于研究的,设置一个研究的部门。”

“这些部门长官的品阶都不高,设置成二品就可以。”

“丞相在明面上,其实还是掌控着这些事情的,毕竟这些部门的官员处理的事情,依旧要继续上书。”

“只是,丞相从一个出主意的人,变成了一个判断主意是否合适的人。”

“他不能够在具体的干涉这些事情了,除非皇帝太过于软弱。”

陈珂看着扶苏说道:“这样子一来,也是可以避免陛下、李斯所想的那个可能性,甚至比之想的更好。”

“只不过,李丞相也不是完全出于私心,因为这个方法需要很多的人才,如今的大秦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扶苏微微点头:“老师说得对。”

“那还要这样子做么?”

陈珂点头:“当然,人手不够就慢慢地发展教育,普及人手。”

“什么不够我们就创造什么!”

“上古的时候,羿能够射落九日、禹帝能够开凿水渠,治理洪水。”

“我们华夏人从来不靠什么神仙,只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一切!”

扶苏听得热血澎湃,只恨不得自己能够早日见到那一天。

然后他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老师,咱们现在重要的是要将地方的官制品阶拿出来。”

“之后才更好的设置这些东西”

陈珂趴在桌子上,像一根蔫儿了的菜一样。

“三公是一品,九卿、以及其他管理各个方面的官员就是二品了。”

“这些都是最为主要的部门长官。”

“那么这些机构的副手便是从二品,副手再往下的一些官员,便是正三品。”

“如果我没猜错,李斯拟定的咸阳令应该也是三品吧?”

扶苏当即点头:“是的老师,咸阳令是正三品。”

陈珂百无聊赖地说道:“那就好说了,咱们先捋一捋框架就行了。”

“我这个总督是特设的,所以在品阶上也是正三品。”

“但正常来讲,咸阳城的品阶可以比州督高半个品阶的,那么蓬来洲,也就是州这一级别的长官,品阶应当是从三品。”

“而副都督、州丞、州军都督则是比州督再次低半个品阶,也就是正四品。”

陈珂一边说,扶苏一边记录。

“再往下的一些机构,也就是如州级别的「市物署」这些机构,掌令的级别比州丞他们低半个品阶,也就是从四品。”

“郡的话一应官员品阶设置沿袭州的管理,「州城」也就是一州的都城,各个品阶比州低半级,普通的郡则是低一级。”

“也就是临淄郡郡守为正四品、郡丞、郡尉为从四品、市物署使令为正五品。”

“胶东、琅琊郡守为从四品,郡丞、郡尉为正五品,市物署使令为从五品。”

“而后往下来算的话,县一级别的县令比郡低两个半个级别。”

“也就是县令为正七品,县丞、县尉为从七品。”

“县市物署为正八品,其余县衙中的一些官员,如主簿、牧师令等为从八品、正九品不等。”

“至于乡令、亭长、村长等,则是为不入流的小吏。”

陈珂抬起头,看着扶苏说道:“你觉着这样可行么?”

:宗室勾结、赶尽杀绝!

扶苏听着陈珂的话语,脸上带着些许琢磨的神色。

“老师,那现如今地方上存在的乡老、村老呢?”

“若是乡、村中的这些地方乡老都被取代为小吏了,那些百姓们是否会”

陈珂脸上带着些许笑意,他看着扶苏说道:“我自然也想到了这个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