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4章(1 / 2)

加入书签

在与其余妃嫔一一道别后,高澄将五个儿子唤至身边,交待他们自己不在洛阳,也不得松懈了学业,至于女儿,他倒是宽松得很,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也不逼迫,只要她们开心就成,哪怕目不识丁,将来嫁到夫家,有自己撑腰,也不会被人看轻了。

高澄又告诫前来送行的弟弟们,尤其是曾与高演一同为恶的七弟高涣,若是又让宋游道抓了过错,可不会再轻易相饶。

高涣挨了上次一顿打,多少也长了点教训,赶紧称是。

高澄于是让家眷们该回宫的回宫,该回幼王宅的回去幼王宅,自己则领着送行的大臣们往建春门去。

所谓幼王宅,其实就是曾经的齐王府,高澄篡国后,将尚未成年的弟弟们养在府中,改名为幼王宅。

出建春门,往洛水畔,高澄也没再建新台,而是就在受禅台上检阅此番随行出征的十五万步骑。

凭如今高澄在军中的威信,已经无需少年时候那般站在高台上声嘶力竭的鼓舞士气。

他一身黑甲登临受禅台,台下十五万步骑便在齐声高呼万寿,有鲜卑语、敕勒语、契胡语、匈奴语也有汉语。

昔年苻坚领各族联军南征,却遭淝水之败,偌大帝国分崩离析。

然则高澄麾下这群胡人虽然族属各有不同,对高氏的忠心却远非苻坚麾下那帮二五仔能比。

受禅台上,崔季舒在为高澄朗读讨梁檄文,侍卫们将檄文内容传扬开来,但台下的将士们根本就没多少人在认真听。

高澄待崔季舒读完檄文,再度与全军将士重申,功必赏,过必罚,若以身捐国,家眷会有抚恤,若因伤致残,丧失劳动力,亦能得到国家照养。

三军闻言,欢呼雷动。

相比较所谓正义性,他们更在乎诸如此类的实利。

四十五万民夫已经有一部分人押运粮草提前启程,剩余之人也在外围等待着高澄发令。

随着高澄步下受禅台,坐上车驾,只一声令下,五万骑卒,十万步卒以及数十万民夫尽数随他向东开赴滑台,与在滑台聚集的十五万三河州郡兵汇合。

随着高澄离开洛阳,各方探子纷纷将消息传出,北齐南征之役,就此拉开帷幕。

与此同时,厍狄干五万水师抵达淮北已有十余日,在淮水水系中与南梁水师也有过几次交手,却连吃了好几场败仗。

厍狄干上表向高澄请罪,高澄却不甚在意。

北齐水师组建才七年时间,如今只是第一次上战场,练得再多,也比不得实战。

高澄命厍狄干领军先行,便是要让其在淮水上与南梁水师以战代练,为将来长江水面上的决战打下基础。

说到底还是北齐家底殷实,只要不是水师遭遇毁灭性打击,吃几场败仗还是属于可接受的范围。

不过厍狄干的脸色一直不大好,毕竟自从参与信都建义以来,他就没吃过这样的亏,高欢第一次西征他可不在场。

北齐水师的战船并不比南梁小,人数也要多于对方,可真要交手,便总是处于下风,这不只是士兵们作战不力的原因,更是指挥官能力的问题。

而往上推,可不就是他厍狄干自己能力不足么,哪怕这六七年间,他一直虚心向麾下都督扶猛、郭元建等人求教,但相比较梁军水师将领,他也如手下的士卒一般,都是初经实战,指挥起水战来,难免失措。

厍狄干恨不得喊上南梁水师将领,大家弃了船,在陆地上过几招。

前些时日又吃了一场大败仗,损失二十余艘小型舰船,阵亡六百余人后,厍狄干索性就将五万水师分派给诸将指挥,分为小股部队轮番与梁军交战,自己则在一旁学习实战指挥。

对北齐水师来说,与南梁水师的几次实战交手,收获不小,而厍狄干从旁观摩,也学到不少,其实他早就多次向高澄上表,觉得自己不是打水战的材料,请求另派将领执掌水军。

但高澄麾下确实没有精通水战的大将,至于扶猛、郭元建等人,并非心腹,高澄也不放心把五万人的水师交到他们手上。

便只能让厍狄干继续受累,替他执掌这支部队。

更改目标

北齐肉食者们不计较水师损耗,愿意以战代练,云淡风轻的一句话,说得轻巧,但对于下层水师们来说,却是数千人的死伤。

不过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受国家以中兵待遇恩养七年,可不就是指着他们在战场上拼命来还么。

伤病营中,缺了一条胳膊的王阿井气色已经好了许多,正在与战友们吹嘘着自己在州学读书的儿子。

王公允少年得志,第二次参加科举就过了司州州试,具备了做吏的资格,若再进一步,甚至可以为官,不仅考场得意,像他那样的少年举人,最得士族看中,王公允中举后,无数媒人踏破门槛,最终王阿井听从儿子的想法,为他与县学时的同窗妹妹订了亲,是新安县城一家小士族的嫡女。

至于王阿井空的左臂,那是半月前丢的,面对跳上北齐战船的南梁士卒,他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