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2章(1 / 2)

加入书签

山根的老婆,一个个头矮小,皮肤黝黑的女人低着头给霍雄递上了一把杀猪刀。拿着刀冷哼一声后,霍雄这才转身蹲下,开始解剖起四头黑猪来。

事实上用不着大肆解剖。这四头死猪皮肤出现紫斑,耳根、腹部、股内侧,眼睑均有出血点,猪肠腐烂,猪粪中同样带血……霍雄没用多久就确定了二师兄的死亡原因:经典猪瘟。

站起身来拍拍额头,某人知道,这下有的忙了。

“活着的还有几头?”

“三头半大的,是分栏养的。”

“还分栏,分个屁栏!”

霍雄一边说,一边来到猪栏,仔细检查了一番还活着的三头亚成体猪。

“赶紧把这几头转移到备用点去。”

“是!老爷。”

……

猪瘟,又叫“猪霍乱”,是一种急性,接触性高传染病毒,通常在猪群之间传播,对人类没有直接危害。

在后世,针对经典猪瘟的疫苗免疫期可达一年以上,是公认的一种安全性良好、免疫原性优越、遗传性稳定的弱毒疫苗。

然而穿越众没有这玩意。

不但没有疫苗,各种兽医学上的常用抗生素和药品穿越众统统都没有——一个正在努力攀爬磺胺科技树的势力,离着抗生素和疫苗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没办法,穿越势力来到这个位面拢共不到两年,根本没有时间去建设这些分支科技。

所以身为畜牧业瓢把子的霍雄今天一定要找到传染源,否则的话,万一搞成大面积猪瘟就坏事了。

于是他拿起刀,开始第二遍细细解剖起地上的死猪来。

第312节 打野

对于一个原始的家畜养殖体系来说,类似于后世那种集约化养殖厂是万万要不得的。没有抗生素和疫苗,把二师兄们聚集在一起,那就等着集体翘辫子吧。

所以穿越众的养殖体系,在一开始就是分散的。

在广袤的台南平原上,霍雄设置了很多养殖点。这些小型据点都很简陋,员工数量和家畜数量都很少。通常来说,一对中老年夫妻是标配,像七桥这种有四名职工的养殖场,已经算得上是大户了。

简陋是必须的:每隔一段时间,养殖点就需要搬迁,原来的圈舍通常都会被拆除或者烧毁。

为了尽可能避免交叉传染,养殖点的家畜品种也是单一的:猪羊鸡鸭不得混养。在这个基础上,霍雄又为每一处据点规定了家畜的活动范围,饮水河流以及饲料来源。

这是一个简单的统筹学防御方案:一旦某个据点出了问题,管理者就能通过交叉比对,很快确定病害来源。

……

今天也不例外。霍雄来到七桥后,通过检查记录和解剖尸体,心中已然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猪瘟有了数。

猪瘟不是流感,这种病毒不能在空气中传播。换句话说,就是猪瘟一定要通过直接接触或者中间宿主才能传播。

考虑到喂食同一批饲料的其他几头猪都还健在,那么被霍雄首先排除掉的,就是泔水传染。

对于家畜来说,泔水是传播病菌的主力渠道。猪瘟病毒在常温下可以潜伏20天左右,而这种病毒最主要的传染渠道之一,就是厨房垃圾。

后世在全球流行的各种家畜病菌,大部分都有泔水参与。欧洲人将厨房剩余的肉,油做成饲料投喂给食素的牛,然后就有了疯牛病。

而普通泔水在猪场之间输送后,猪瘟就开始传播。到了21世纪,欧盟已经颁布了禁止给家畜喂食泔水的法令。而兔子国由于底子太薄,没办法一夜间禁止泔水投喂,所以和经典猪瘟类似的非洲猪瘟才能大行其道,遍地开花。

17世纪的穿越国眼下也没那个能力禁止泔水。

正在台南被疯狂开垦出来的农田,其中产出的水稻,土豆和红薯,首要任务是用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穿越众需要喂饱麾下呈几何数量增加的国民,这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

在这个基础上,少量饲料田出产的玉米和燕麦会喂给“高端牲口”:牛和马。

所以像二师兄这种“低端牲口”,眼下就只能用泔水+猪草来搞定了。

……

检查完泔水和饲料后,霍雄又解剖了几头死猪的皮肤,发现它们的卫生状况都被打理得不错,皮肤上没有出现猪瘟的中间宿主——蜱虫。

后世那些人孜孜不倦地追求所谓的“天然放养”,“纯净生态”其实就是搞笑的。

每天去喝所谓的“自然山泉水”,最后在x光下内脏长满了寄生虫的脑残人士且不去说他。

单从家畜这方面来说,“天然放养”也是最脏的:家畜在草丛中翻找进食,会将各种野生动物的粪便,卵,毛发组织一并吃进嘴里。另外,传播各种瘟疫,脑炎,细菌,血液病的蜱虫类寄生虫,还有作为病毒之源的蚊蝇,也是随时在“天然环境”中恭候着的。

所谓的放养家畜,当它们晚上从野外归来时,身体内外不知道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