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0章(1 / 2)

加入书签

到了明末,由于登州又负担起了跨渤海补给东江镇的重任,于是朝廷增设登莱巡抚,总理对辽事宜。

1631年10月25日,午后。

位于登州水门后的官码头上,旗帜招展。单从排列于码头上的官袍看过去的话,登州城里的文武大员悉数到齐。

如此隆重的场面,接待的自然不是寻常客人:正在水城里缓缓下锚的,是数量高达二十艘的巨舶。

如此多的巨舶,从进城那一刻起,就将水城的水面给挤占的满满当当。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发自广东新区的北上增援船队。

增援船队由两艘炮舰、两艘护卫舰、以及十六艘大型商船组成。舰队司令是最早进入明朝武将体系的穿越者沙正明,而实际上的主持者,则是北方三人组之一的张中琪。

其实早在2个月前,有关大凌河战役的会议结束后,增援舰队就组织人马物资出发了。

然而这一路上增援舰队走走停停,沿途时不时还捎带着倒换一些货物,所以行程并不快。直到前日,拥有机械动力的舰队,才来到了登州外海。

到了登州外海后,舰队又下锚一日。等到从天津出发的张中琪上船之后,这才联络登州官方,要求入城。

那么对于增援舰队的到来,登州方面的态度如何呢?

四个字可以形容:“阖城欢迎”。

此处的阖城,是包括了至少三股登州势力:孙元化本人一股,孔有德等本地武装一股,另外,数量最多的登州土著商民,自然也算是一股了。

有了这三股势力的欢迎,今天出现在水城码头上的隆重欢迎仪式,也就能讲得通了。

各路人马喜迎来客的缘由,留待后话再讲。且说当最大的一艘炮舰停稳在码头后,当先一名下船者,正是不久前才官升一级,穿着副将袍服,高大雄壮不似明人的沙正明沙将军。

而原本坐在一张官帽椅上的登莱巡抚孙元化,此刻也早已起身迎上前去,和沙正明见礼互道问候。

一应官方礼数尽到后,接下来是介绍环节:孙巡抚一一给沙副将介绍登州文武。

下一刻,当介绍到一员年轻参将时,沙副将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只见他伸出手,握住年轻人的双臂摇晃几下:“孔将军,久仰久仰。这一次,你我可要同舟共济了啊!”

第586节 初见

面相硬朗,脸颊上蓄着短须的年轻将领,正是登州左营参将孔有德。

此人辽东矿徒出身,后投奔皮岛毛文龙,认毛为义父,改名毛永诗。由于孔有德英勇善战,后来成为东江镇重要将领。

再之后,毛文龙被袁崇焕所杀,东江镇四分五裂。以孔有德、耿仲明等人为首的东江一部,由于和新任总兵黄龙不睦,最后便投靠到登莱巡抚孙元化门下,移镇登州驻防。

讲真,今天在码头候见传说中的曹氏兵马,孔参将的心情其实有点复杂:惶恐、感激之心皆有。

说惶恐,是因为他清楚来人的厉害。

想那东江镇10万壮士,在爬冰卧雪的关外和建奴生死搏杀时时缠斗不休……然而历年下来,东江镇全伙砍掉的鞑子人头加在一块,还不够人家勤王偏师砍下的多。

当然,要是算上包衣和平民,毛文龙报给朝廷的杀敌数字那就没谱了。

然而人谁都能骗,就是不能骗自己。

当初京城献捷大典过后,朝廷不惜耗费重金,硬生生将4000颗建奴人头转运九边传阅,以扬国威。

东江群豪就在这时候被颠覆了三观。他们不光见到了心目中的大魔王阿敏和硕托两位贝勒爷,还在货柜车中翻找到了许多熟人——往昔里追杀大伙的那些熟人。

所以孔有德十分清楚,曹氏斩掉的那4000颗建奴人头,可都是实打实的建奴精锐。

这正是他今天有点惶恐的原因所在:只有和建奴真刀真枪拼杀过的人,才晓得其中厉害。

至于说孔有德此刻暗戳戳的感激心态,那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在这之前,其实兵部的函文已经用加急快递传到了登莱巡抚衙门:着孙元化调派得力部众赶赴山海关听用。

火器专家孙元化接到公文后,自然是不敢怠慢的。曾经做过宁远主事,主持过炮击建奴的他,很清楚这次大凌河之战对于明廷的意义。更何况这次战役,自发动伊始朝中盟友就有信函与他。

官至朝廷专为辽东前线定制的登莱巡抚,孙元化这次责无旁贷。

令孙元化没想到是,他部署将令后效果并不好。一干辽东将佐闻令恍惚,先是在出兵与否上杯葛来去,而当孙元化明言兵令不可更易后,此辈又推脱叫苦种种不堪。

孙元化大概齐知道一点孔有德辈避战的缘由。然而身为世袭士大夫一员,孙元化没有道理,也不可能放下身段去探究一干武人的心路历程。

他老孙又不造反,笼络部众邀买人心有毛用?

对于老孙来说,自家当初为公事上书朝廷,从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