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2章(1 / 2)

加入书签

以后这个运军啊,就不再是松散的群体,而是定编定制的军队,所以朕打算谴派一员心腹大将,离京赴任!”

不是吧。

难道陛下打算叫我去赴任不成?

内心震惊的祖大寿,心里不免惊呼起来,这个劳什子的提督运军戎政,无论如何都不能去当。

离开辽前,被束缚在京城,就够叫他心烦意乱的了。

甚至还被天子一次次设套。

这要是再给支到江南去,那祖家在辽前的势力,必然会受到严重损失,到时吴家就会顶上来。

“祖卿啊,朕思前想后,此事非你莫属。”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缓步朝祖大寿走去,神情动容道:“漕运关乎国朝命脉,时下国朝艰巨。又是建虏,又是流贼,还有时不时发生的灾害。

若是漕运出现任何问题,那对国朝的打击太大了,朕深知祖卿之才,赴任提督运军一职,定然能替朕分忧。

……若此事祖卿能做好,叫漕运有所改观,朕将敕赏祖卿伯爵,世袭罔替!”

见祖大寿要开口婉拒,崇祯皇帝直接加码,根本就不给祖大寿,任何能拒绝的理由。

都说你是朕之心腹了,还敕赏伯爵,世袭罔替的那种,你祖大寿好意思拒绝吗?

若是拒绝的话,那是什么意思?

眼里面没有朕这个大明皇帝?

心里有没有这不重要!

再者说,叫祖大寿离开神枢营,去提督运军戎政,就江南诸省,那错综复杂的关系,怎会轻易容他祖大寿这员武将的。

大明文官是什么德性,崇祯皇帝比谁都要清楚,那是打心眼里,瞧不起大明武将的,甚至是不加遮掩。

退一万步来讲。

就算祖大寿去了江南,真和那边的官商利益群体,勾搭到一起,那至少也在数年以后了。

等到那个时候,崇祯皇帝也不惧怕。

只要除掉辽东将门,那祖大寿就是无根浮萍,到时一道旨意夺职,他祖大寿什么都不是。

真要敢在江南那边造反,崇祯皇帝求之不得,这下师出有名了,派磨砺的大明新军,南征平叛,顺势军管江南!

时间,现在崇祯皇帝只要时间,只要能从这混乱局势下,抢出几年安稳发展期,一切都是有可能改变的。

离开东暖阁的祖大寿,神情有些复杂,脑子里很是混乱。

他只记得他要离京赴任,被天子赐了道密旨,还叫吴襄随行,至于别的,他都没记起来。

世袭罔替的伯爵。

这个政治加码,叫祖大寿在内心深处,甚至找不到任何理由,能出言婉拒天子。

说不心动是假的。

但漕运的复杂程度,祖大寿心里同样清楚。

可是他敢拒绝吗?

若这样的加码,都敢忤逆圣意,那祖大寿甚至能想象到,天子会怎样对付他,甚至怎样叫祖家身败名裂。

他死是无疑的。

可他死之后,就算辽东都反了,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图闻噩耗

“皇爷,您歇息歇息吧。”

王承恩手捧茶盏,面露忧色道:“您这几日在乾清宫,处理朝政都至深夜,就算是铁打的身子,那也吃不消啊。

皇爷要……”

“好啦王伴伴,朕知道了。”

崇祯皇帝伏案批阅着奏疏,开口道:“把茶放下吧,朕的身体朕心里清楚,就不必再劝说了。”

见自家皇爷依旧在忙碌,王承恩的脸色忧色不减,想要说些什么吧,可话到了嘴边,却怎样都讲不出来。

将手里所捧的茶盏,恭敬的放到龙案上,瞧见自家皇爷那疲态的脸庞,王承恩心里很是难受。

难啊。

自家皇爷太难了。

外朝的国库空虚,朝中那帮文武大臣各怀心思,时不时还给皇爷添堵,各地频生的灾害,山陕和辽东等地叛乱未定,安置灾民事……

单单是王承恩能够想到的,那都是成堆的存在,这就像一副副重担,压在崇祯皇帝的身上。

尽管有内阁,尽管有军机处,可涉及到国朝稳定的大事,又有哪一件,不是崇祯皇帝亲自过问的。

“王伴伴,天津那边的造船厂,所营造的海船,进度如何了?”批阅完手里的那份奏疏,崇祯皇帝放下朱笔,揉揉发胀的太阳穴,略显疲惫道。

“眼下各处要用粮的地方很多,不管是便民铺,还是皇庄这边,都要多多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啊。

现在内帑这边,还有多少银子?内厂着皇庄筹建的诸厂,第二批进展怎样了?便民铺这边,要尽快在北直隶铺设开。”

这些时日,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叫崇祯皇帝有些心力憔悴,虽说大势有些维稳的迹象了,可依旧是很脆弱的存在。

若是不能取得相应的成果,崇祯皇帝心里比谁都要清楚,这脆弱的维稳迹象,必将被历史惯性所破坏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