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2章(1 / 2)

加入书签

可目前来看,英国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利用没有受损的舆论力量,让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存在王室的阿拉伯国家,让他们认为美国和苏联是以色列最大的支持者,而英国完全是双拳难敌四手。

这里面美国的实力是目前涉及国家当中最强的,可是英法毕竟是中东老牌玩家了。

苏联又近在眼前,美国的实力固然是最强,可也有自己的难处,第一是国内的犹太势力,第二是和苏联一样,没有太好的切入点。

作为新玩家,美国因为国内的犹太势力,以及和苏联一样是新玩家的身份,别无选择只能支持以色列,只有通过以色列在中东建立影响力成功,有了基础才能想着扩大势力,万事开头难,这就是美国面对的处境。

只要把保住以色列,以后总有机会,慢慢在中东扩展势力的。

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讨论之后,莫斯科正式给予了华盛顿回应,表示会支持派遣维和部队的联合国提案。前提是以色列要接受!

联合国的近期的主要问题是两个,和莫斯科一样,新德里也正在开会讨论。不过意见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拒绝就克什米尔问题,让其他国家的军队插手。

不论是尼赫鲁还是帕特尔都认为,这是英国想要卷土重来的准备,要知道有一支一个旅规模的英军,从克什米尔爆发战争之后就一直赖在朱纳加德土邦不走,另外一个旅在葡属果阿,明显正在观望战争的进展。

现在英国人还在旁边看着,如果印度不能在克什米尔战争当中赢的漂亮,至少是占据优势,说不定英国人就觉得可以卷土重来了。

当然比起帕特尔的强硬拒绝,尼赫鲁还是对在座的各部门部长开口道,“我们当然要拒绝外国势力干涉克什米尔的举动,但是外交工作不是一味的表示强硬。我们是要通过遗留在印度的英国人,表示英印特殊关系仍然存在,两国的关系不会因为印度的独立而褪色。”

尼赫鲁的话让很多人不由自主的点头,在他们的眼中,大英帝国固然不是在一枝独秀了,但仍然是全世界有数的大国,并不比美国和苏联差,完全不给面子也是不行的。

“让伦敦的大使取得英国人的谅解,但是在联合国大会上,我们维持之前的态度,要严词拒绝。”

在关于维和部队建议的正式讨论之前,涉及到的各个国家都在进行讨论。

作为提案最为核心的以色列对此当然是非常赞成的,甚至主动找上美国,表示如果印度拒绝联合国派驻维和部队的建议,也没有关系,以色列赞成。

这要是几十年后的以色列,是绝对不会还没打就呼吁和平的,但是在一九四八年这个时间,刚刚诞生的以色列还是讲道理的,还没有中东战争全胜积累出来的膨胀。

作为直面阿拉伯联军的国家,以色列最能够感受到各国越来越多的武装,渐渐堆积在一起是什么感觉。

战场信息自由

英国在世界大战当中的领导人是丘吉尔,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丘吉尔除了在美国面前唯唯诺诺之外,在所有国家面前都是重拳出击的。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事实,美国给英国的援助金额,远远比不上英国援助一切反德国家的金额,英国给苏联的援助超过十一亿英镑,英镑和美元的汇率是一比四。

而美国给英国的援助,通过租借法案的操作,实际上换取了英国在美国的八十亿美元资产,美国人是不是赚了不知道,但肯定没有亏。

在世界大战当中,丘吉尔领导的英国又何止只是援助了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直到丘吉尔下台之前,英国为了保持中东的稳定,花了很大气力支援阿拉伯联盟以满足英国自身战略防务的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德国投降之前的一个月,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外约旦、以及也门的代表在开罗举行签字仪式,结成了阿拉伯联盟。

也是英国支持建立的阿拉伯联盟,在贝鲁特举行会议,决定英军撤退后把阿拉伯联盟的陆军派往巴勒斯坦。

英国好歹在阿拉伯联盟建立的时候,撒了大笔钱,目前在阿拉伯世界当然是有威信的。

不过阿拉伯联盟也不是无比团结,内部因长期不和以及争夺领导权而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政治上的两大竞争对手是外约旦的阿卜杜拉国王和伊拉克王室。

阿卜杜拉国王梦想建立由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外约旦和巴勒斯坦组成的“大叙利亚”。这个舞台上的另外一个人物是埃及的法鲁克王。他虽被各方面看成是阿拉伯世界的领导人,但却遭到伊拉克的反对。伊拉克一直认为只有自己才是阿拉伯世界的盟主。

可见在这个时代,伊拉克人已经觉得只有才能领导阿拉伯世界了,并不是萨达姆上台之后才出现的毛病。

本来巴以战争和英国关系不大,按照历史走向,会出现一系列的敌情不明,比如以色列一直判断,以埃及、约旦和伊拉克为主的三个王国,加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部队支援,一旦战争开启以色列至少要面对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