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52章(1 / 2)

加入书签

“说到石油,我倒是有一件事。要从本土订购一批炼油设备。”艾伦威尔逊歪着头看向妻子,“要陆地上的炼油设备,服务于比较寒冷的地方。”

“你不会去苏联挖石油吧?”帕梅拉蒙巴顿有些奇怪,这种条件的指向,很容易让别人怀疑丈夫的可靠性。

“我哪有那种本事去苏联挖石油。但是也差不多,你就当为韩国准备的。”艾伦威尔逊神神秘秘的亚低声音,“亲爱的,按照我的话偷偷准备,陆地开采和炼油设备,适应于严寒气候,要在零下三十到四十度的天气下正常工作,就这个要求。”

“类似挪威的气温可以嘛,我在提供北海石油的设备商那里想想办法。”帕梅拉蒙巴顿对丈夫是毫无保留的相信,马上答应下来。

这批设备将服务于大庆,要不是从小姨子这谈到石油,他差点忘了大庆石油要被发现了。

在六十年代之前,中国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是严格保密的。日本为了确定能否和中国做成炼油设备的交易,迫切需要知道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

为此,日本情报机构从中国公开的刊物中收集了大量有关的信息,对所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了严格的定性及定量处理后得出了有关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的准确情报。

日本人公开照片等一系列的情报中,通过王进喜的穿着确定了当地的气候和大概位置,通过铁路运输确定了产能,并且开始着手针对当地气候涉及炼油设备。

由此推断:“中国在近几年中必然会感到炼油设备不足,买日本的炼油裂解设备是完全可能的,所要买的设备规模和数量要满足每天炼油一万吨需要。”

三菱重工做出了中国必定要大量引进采油以及炼油设备的判断。三菱立即集中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全面设计出了适合中国大庆油田的设备,做好充分的夺标准备。

果然不久以后,中国政府向国际市场寻求石油开采设备,三菱重工便以最快的速度设计出最符合中国要求的设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举中标。

艾伦威尔逊就不用这么麻烦,他会对自己家乡的气候感到陌生么?

他对马来亚行政长官的工作,总结出来两条经验,决策一定要比日本早,第二条,同时给日本设置障碍,在炼油设备这方面,我大英不比日本强多了?

日本不用感谢他这个编外首相,他都帮助这么多国家了,并不介意在帮助一下日本。

事业单位改革

“我现在有两件事要完成,现在已经进行一件,另外一件也要开始了。”艾伦威尔逊轻抚着额头,盘算着工作安排问题。

“撤出和殖民地居民接触太多的岗位?交给本地人?”帕梅拉蒙巴顿询问,如果还有一件事那就是这件,英国一直是对殖民地进行间接统治的,直接统治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手段,二战之后英国的情况已经很差了,不得不这么做。

哪怕就是一直主张直接统治的艾伦威尔逊,也只是把这当成一个应急手段,而非是必要手段,这不符合英国的一贯传统。

“嗯,是这样。我们的存在感太高,对殖民地的安稳有利无害。毕竟我们不是法国人,能脸不红心不跳的对黑人说我们的祖先都是高卢人。”

英国在同化或者民族融合上面,属于很差的那个级别。虽然对英语的推广作用是客观存在,却从来没有去刻意改变什么深层次的东西。

毕竟在欧洲范围之内,法国人比英国人有文化的多,出了一堆大作家。英国说来说去,只能把莎士比亚翻过来调过去的提及。

语言只是同化中的一小部分,英国连爱尔兰、苏格兰都长期搞不定更别提别的了。

把直接统治重新转变为间接统治并不一定会导致殖民地不稳,就算是重新回到间接统治,和原来除了征税什么也不管相比,也完全不是一个层面上。

英国在殖民领域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征税,一战之前英国一年从英属印度拿走一亿英镑左右,随后长期维持在这个数字,这相当于多少钱呢,通过一番换算之后,大概相当于八点七亿两白银,清朝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加在一起,可能还没这个数。

在征税领域的专业性,让英属印度每年都能,把清朝从一八四零年开始直到灭亡轮回一遍,从这一点上就知道,英国为什么能是长期的世界金融中心。

换成是现在的马来亚殖民地,则要考虑到时代的问题。英国从来没有要建设过英属印度,如果为了运输原材料方便的铁路也算的话。

英国一方面严禁殖民地有自己的工业,所扶持的产业只能满足于基本需求。另外一个方面则用最专业的税务系统管理殖民地。

也就是说纯纯的农业国家配上了英国的现代化税收,印度时不时就出现大饥荒也就不足为奇。

现在的情况则不同,英国是需要一个地方帮助自己稳固在世界上的地位,从可靠性来说最好是殖民地,才会选择扶持马来亚的工业。

有了工业创造出来的价值就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