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08章(1 / 2)

加入书签

米高扬主持了推选新的第一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的会议,大家提议勃列日涅夫为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候选人,建议任命柯西金为部长会议主席,他是赫鲁晓夫政府中两名第一副主席之一。

随后,《消息报》刊登了中央全会的消息和国家新领导人的肖像,苏联领导层发生更换的消息开始传遍全世界。

“不知道这会不会影响到,我们和苏联文化部关于电影引进标准的谈判。”重磅消息传来的时候,艾伦威尔逊正在首相艾登面前。

内阁秘书长从来泰山崩于面前不改色,哪怕是知道了苏联出现巨变,也没有表达出来过多关心。

别的他不知道,反正谢列平那群年龄在四十岁左右的干部肯定是失算了,如果不是克格勃没有发挥作用,赫鲁晓夫是不会下台的。此时的艾伦威尔逊根据历史分析,还不知道文化沙皇在这一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艾伦,好像赫鲁晓夫的事情比电影引进的谈判更加重要。”艾登不由得苦笑,内阁秘书长的关注方向还真是不一般。

“赫鲁晓夫已经下台了,但这个谈判还没成功,所以还是后者更加和我们息息相关。”艾伦威尔逊谦卑的回答着艾登的问题,“当然,我们会马上做出一番评估,这可能需要几天时间。”

事实证明,要么风平浪静,要么大事接踵而至,隔了一天,十月十六日下午,某大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爆炸成功,成为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核俱乐部再填一名成员。

消息传来,白厅的评估计划又要多做一份,艾伦威尔逊这几天肯定不能按时下班了,他一下子开始回忆在吉隆坡工作到下午两点的日子。

韩国的动向

对苏联新领导层的评估,就按照大部分情报系统当中认识的那样,觉得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组合,应该是一个温和派领导层。进行谨慎乐观的评估,当然心里面艾伦威尔逊当然知道,勃列日涅夫只是一个表面温和的人。

所谓的苏攻美守时期,就是勃列日涅夫时代发生的事情, 这个人非常符合美国人那种手持大棒面带笑容的评价。

和勃列日涅夫相比,赫鲁晓夫虽然表面更加强硬,但一般都是进行接二连三的讹诈,这可能是受限于他的时代苏联国力比美国差很多的原因。做事赫鲁晓夫很高调,但其实也就仅限于讹诈,但终于在古巴导弹危机没有讹诈住美国人。

比起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样,下手却更加狠辣,当然这也和卡特时期美国确实出了大问题有关。

到了七十年代,在钢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二十多项工业数据上在世界之首,当然没有像是几十年后的某大国,动不动就占据世界一半。但以一国之力做到这一点,已经相当吓人了。

从工业规模上,这是美国第一次输给另外一个国家,当然美国现在不会想到,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后面还有一个后备选手在等着。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当然是比拼工业,反正不是比拼伦敦金融城,金融玩的在出神入化,也需要人家认可你的规则,不然就是废纸一堆。

苏攻美守时期,虽然很多人把卡特说的一无是处, 但平心而论这都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卡特时期美国的问题可比睡王时期的问题大多了。

按照大众观点, 艾伦威尔逊随波逐流,把勃列日涅夫评价为一个温和的领导人, 对东西方关系做出了乐观的预测。以后肯定会被打脸,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大家都是正面认为的,错误是集体的,所以集体没有错。

做完评估苏联形式的报告,下一份报告就是应对核俱乐部增加一个新成员的事情,主要评价仍然堪称乐观,原子弹只是第一代核武器,体积大当量小,威力比氢弹差得很远,而且相距英国本土遥远,没有运输载具可以扔过来。

能威胁谁呢,除了能威胁印度之外,谁都威胁不了,直到八十年代之前,某大国的核武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核大战能力。

“这样看来,局势并没有多么严重。”艾登对两份比较乐观态度的报告很满意,当然首相还是关心苏联的事情, “赫鲁晓夫的下台非常突然, 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原因我们只能猜测了。”艾伦威尔逊没有不好意思, 苏联高层的变动,在当下这个时间自然只能猜测。

又不是几十年后,所有的事情都清清楚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赫鲁晓夫的下台,手中掌握的保卫力量反叛是根本原因,谢列平的国家监察委员会谢米恰斯内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从头到尾把赫鲁晓夫蒙在鼓里。

赫鲁晓夫做了这么多年的第一书记,一旦事先洞悉有人要对自己不利,十几年的一号人物,有充足的手段将反对者各个击破。对赫鲁晓夫的中央委员层面,支持者和反对者是七十对一百,这不是无法翻盘的劣势。而且这个结果是赫鲁晓夫已经被控制住的情况下表决结果。

如果赫鲁晓夫首先发难,谁说这个表决结果不会反过来?类似的事情在莫洛托夫那一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