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章(1 / 2)

加入书签

唯一的美中不足是,士孙瑞的方案有守无攻。

刘协耐着性子听完士孙瑞的方案,又思索了片刻,这才说道:“兵法云,攻守兼备,卿此计有守无攻,又是为何?”

士孙瑞双手奉还短刀,苦笑道:“陛下,当前形势守有余,攻则不足。与其冒险出击,不如守拙,待敌自退。然后全兵东进,迫张济俯首,陛下可安然渡河,进驻河东。将来练兵有成,储备资粮,再与李傕、郭汜一战,未为迟也。”

刘协眉心微蹙,沉吟片刻,又道:“若引白波军为援呢?”

引白波军为援一直是他的方案重点,只是考虑到大臣对白波军的偏见,他没有主动提及。

“白波军?”士孙瑞吃了一惊,随即摇头道:“陛下,臣以为不可。”

“为何?”

“三将之中,杨奉最为勇悍,常有骄意。引白波军为援,杨奉势大难制,将来更不知如何跋扈。”

刘协看着士孙瑞,不置可否。

士孙瑞恳切地说道:“陛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陛下进驻河东,自然不能不与白波军接触,但此时此刻,引白波军为援,利小而弊大。”

“何以见得?”

“恕臣直言。朝廷先是受制于董卓,再受制于李傕、郭汜,威严扫地。若引白波军为援,纵使击败李傕、郭汜,白波军必引为已功。将来陛下至河东,亦是仰人鼻息,不能自主。不若以现有兵力,击退李傕、郭汜,以示朝廷尚有一战之力。”

士孙瑞说完,目光炯炯地看着刘协,眼神殷切。

刘协稍一思索,便明白了士孙瑞的意思,不禁赧然。

姜还是老的辣。士孙瑞不愧是老臣,心思缜密。真要按自己的计划,引白波军为援,就算战胜了李傕、郭汜也不是好事,反倒可能埋下祸根。

“卿所言甚是。”刘协心中苦涩,露出一丝自嘲的笑容。

“陛下……以为可行?”士孙瑞小心翼翼的问道。

刘协明白士孙瑞的意思,微微一笑。“岂止是可行,简直是非此不可。”

士孙瑞如释重负,抚须而笑。

断其后路

《杨修别传》:兴平二年,帝幸华阴,与语竟日,叹曰:吾之子房。

——

杨修在塬下等了半晌,才看到士孙瑞从塬上下来。

士孙瑞昂首挺胸,足下生风。

杨修愣了一下,忍不住笑道:“士孙君意气风发,是加官晋爵了么?”

士孙瑞走到杨修面前,抬手拍拍杨修的肩膀。

“小子,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努力!”

说完,不等杨修说话,士孙瑞快步离去,大袖飘飘,意气风发。

杨修愣了半晌,不知道士孙瑞这是发什么少年狂。钟繇上前,告诉杨修,天子在塬上等他。杨修暂时抛开一头雾水,整理了一下情绪,快步上塬。

刘协站在塬上,看着士孙瑞下了塬,暗自松了一口气。

从士孙瑞的态度来看,自己的目的应该是达到了。

当然,士孙瑞的目的也应该达到了。

士孙瑞根本不是来关心什么执金吾的兵力够不够救火的,而是来看他有什么变化的。

俗话说得好,相由心生。

他的五官没有改变,但内在气质的改变不可避免地会被人感觉到。这些官场老油条最擅长察颜观色,又互相通气,想永远瞒住他们是不可能的。

好在他有一个现成的便利条件:前几天的天象异变。

也不需要他刻意解释,只要展露一些神秘感,那些人自然而然地会往天意上联想。

天要他装逼,他不能拒绝,只好勉为其难、顺水推舟地装一下了。

送走了士孙瑞,迎来了杨修。

得知杨修求见,刘协一开始是有些疑惑的。

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其中原委。

应该是杨彪过意不去,又或者对他多了几分信心,决定追加投资。

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杨彪的父亲杨赐还是先帝的帝师,受朝廷恩惠比士孙瑞更厚,感情也相对更深,当然也更希望大汉之火不灭。

可是看到停在路边,掉好了头,随时准备离开的马车,他同样明白,杨修只是来走个过场,并没有入仕的计划。

他对杨修同样没什么好感,并无多少招揽的欲望。

他觉得杨修就像那个著名的典故:鸡肋。

什么一合酥、绝妙好辞,这种脑筋急转弯式的小聪明其实没什么意思,也成不了大事。抛却文学色彩,就历史而言,他在曹丕、曹植之间横跳的操作也绝不明智。

这种鸡肋……要他何用?

看着杨修走上来,刘协收回目光,观看王越等人操练。

杨修上了塬,停了片刻。

他本以为天子会转过头来,看他一眼,露出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笑容。

但天子一动不动,根本没有察觉到他的出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