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7章(1 / 2)

加入书签

“那就杨修吧。不过他是朕之肱股,不能一直留在你的军中。以三月为期,不论成与不成,三个月后,他必须回到朕的身边。”

杨定正中下怀,连连叩谢。

他才不希望身边总有一个天子的耳目呢。

——

送走杨定,刘协取出一枚竹简,在待办事务上划去一条,又记了几个字。

杨定的事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可以考虑张济了。

相比于只有几千人马的杨定,步骑过万的张济更要小心处理,以免弄巧成拙。

如何安顿张济,他还没找到最佳方案,只是做了一些必要的铺垫。

他想来想去,觉得应该和贾诩先商量一下,听听他的意见。哪怕不采纳,也是对贾诩的尊重。

刘协派人将杨修叫了进来,先向他通报了刚才与杨定商量的结果。

杨修兴致勃勃。“多谢陛下信任,臣愿往。只是臣对练兵知之有限,还望陛下点拨一二。”

“其实很简单。”刘协笑了起来。“在杨奉营中,你也看到了,不同级别的将领眼界不同,有其长,必有其短。你的作用就是调和其间,让每个人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最后整合到一起,就能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

杨修若有所思。“陛下的意思是说,重点要发挥普通士卒的能力?”

“庶几近乎,惜未中也。”

“那……”

“你不要急着问。先去做,届时你自然明白。朕相信,以你的聪明,三个月内,一定能找到答案。”

杨修看了刘协一眼,无奈地点点头。

上一个问题还没找到答案,天子又给他出了一道新题。

“贾文和还在席中?”

“在。”杨修心不在焉地说道:“他可真是宠辱不惊,深不可测。举座皆欢,唯他独坐。来者不拒,去者不留。风言过耳,唾面自干……”

“这就是岁月的历练。”刘协扬扬手,示意杨修别吐槽了,去请贾诩进来。

杨修起身去了。

时间不长,贾诩来了,果然如杨修所说,眼神平静如渊,看不出一丝情绪。

“先生从容,令人佩服。”刘协说道。

“此情此景,早在臣预料之中。没有意外,自然从容。”贾诩淡淡地笑着,从容落座。“倒是陛下处理起政务来也如此沉着,倒是令臣大感意外,不亚于陛下出击之时。”

刘协看了贾诩两眼,诚恳地说道:“先生若有批评,不妨直言。”

贾诩忍俊不禁,微微一笑。“陛下多虑了,臣是肺腑之言,并非以退为进,以迂代直。”不等刘协解释,他又说道:“陛下召臣进见,想必是为了杨定、张济?”

“杨定的事,朕已经做了安排。张济的事,正要与先生商量。”刘协简要的说明了对杨定的安排,最后又说回张济。“先生以为,当如何安置张济为宜?”

贾诩眉心微蹙,没有直接回答刘协的问题。

“陛下有意保全杨定?”

“若他能改过自新,朕可以给他一个机会。”

“那陛下何不也给张济一个机会?”

“朕可以给他机会,只怕他不肯改过。”

刘协也不隐瞒自己想搞掉张济的心思。

在贾诩面前作伪没有意义,不如坦诚些。

贾诩点点头。“张济的确旧习难改,但他近过半百,又有娇妻,活不了几年。张绣正当少壮,只要引导得当,完全可以成为陛下的鹰犬,至少为陛下效力二十年。陛下有意平定凉州,张绣这等骑将可遇不可求,不宜因小失大。”

刘协多少有些意外。

如此直接地为张济求情,不像贾诩的风格。

但他觉得贾诩说得有理。

真要把张济弄死了,哪怕他做得隐晦,让人找不到把柄,但只要张绣起了疑心,在心里埋了刺,以后花再大的心思,都很难得到张绣的忠诚。

为了一个垂垂老矣的张济,丧失了正当壮年的张绣,这未免太可惜了。

张济虽有不良动机,毕竟没有造成事实。诛心是痛快,却也会丧失人心。

李傕不就是这么众叛亲离的。

刘协打定了主意,说道:“那就依杨定之例处置?”

“陛下圣明。”

“谁为军师?皇甫郦?”

贾诩摇摇头。“皇甫郦威望太大,有夺兵之嫌。陛下还是派个文臣为好。”

强人所难

刘协不解地看着贾诩。

“陛下,请听臣一言。”贾诩欠了欠身,神情恳切地说道。

刘协收敛心神,示意贾诩继续。

“西凉百姓粗鄙少文,豪强亦以勇力为先。纵使心无恶意,也难免言辞粗鄙,举止荒疏。非生性本恶,乃教化不足之故。陛下既以力服,继以德化,方能使将士知忠孝仁义,虎狼之兵化为王者之师。”

刘协有点反应过来了。

英雄所见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