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7章(1 / 2)

加入书签

他搞砸了一切。

愣了半晌,他能做的也只是躬身行礼,没有反驳一言。

几个老臣的理由很充足,根本没给他反驳的机会。

再说下去,只会让人怀疑他有诈。

就在几个匈奴人很绝望的时候,又听得刘协说道:“话虽如此,但于扶罗诣阙自讼,呼厨泉简从见驾,可见心中无愧。休屠各既在北地,当知朕幸河东。身为属国,既不率部勤王,又不遣使进贡,可见目无朝廷。朕当亲临,问其曲折是非。”

赵温等人互相看看,异口同声的说道:“请陛下三思。”

去卑需要听人翻译,慢了一步,等听懂了刘协说什么,他心中欢喜,连忙拉着呼厨泉一起起身。

“陛下圣明,臣等愿为陛下前驱。”

不管天子是去征讨休屠各,还是去了解情况,只要起程就好。

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路上说嘛。

一旦错过了时间,谁知道还能不能成行。

一边是劝阻的老臣,一边是极力鼓动的匈奴人,刘协的心里却一点也不慌。

这个局面对他最有利。

老臣只是请他三思,并没有否决。

就算上了路,也没说不能派人先去休屠各问罪。就算到了休屠各,也没说一定要打啊。

如果处理得好,完全有可能让休屠各认个怂。大家互相给个台阶下,就此罢兵。

齐桓公伐楚,责贡茅之不入,就是这个套路。

匈奴人被捉了短处,底气不足,只能降低期望值,请他起程就行。就算他不与休屠各交战,只要能平定美稷的叛乱,让他们有家可归,想来也就心满意足了。

去与不去,打与不打,怎么打,主动权都在他手里。

最终,刘协接受了老臣们的建议,也没有拒绝匈奴人的请求,表示要考虑两天,多方征询意见,再做决定。

双方都很满意,宴会得以继续。

——

物资有限,酒宴算不上丰盛,勉强管饱,天色刚黑就结束了。

营帐里点起火,吊上水壶,刘协换了一身轻便的衣服,准备接待请见的大臣。

不用说,肯定有一批人等着进谏。

负责记录的蔡琰准备笔墨,裴俊协助,也跟着忙前忙后。

大帐里比较暖和,蔡琰脱去了臃肿的冬衣,换了一件贴身的夹袄,终于展露了些许曲线。

刘协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蔡琰今年虚二十,正是最好的年纪,远非还没发育完全的伏寿、宋都等人可比。

蔡琰没有注意到刘协的眼神,她的面前摊着几卷简帛,手里还拿着一卷,一边看一边吩咐裴俊做事,忙而不乱。

刘协心生好奇。“令史在看何书?”

蔡琰头也不抬的说道:“与休屠各有关的记录。”

刘协恍然,心中欢喜。

这是一个称职的秘书,知道他现在最想了解什么信息。

“可有收获?”

“略有一二。”蔡琰起身,走到刘协面前,将手里的书摊在刘协面前。“所谓休屠各,就是之前匈奴休屠王部的后裔。霍嫖姚破河西,呼邪王、休屠王战败投降,休屠王临阵变计,被霍嫖姚斩杀,其亲属为奴,金日磾为其一也。部属则安置在北地、武威一带……”

蔡琰一边说,一边将相关的记载铺在刘协面前,同时辅以地图。

刘协听了,对休屠各总算有了个粗略的印象。

他有点相信去卑的话了,休屠各真可能有十万众。

当然,这十万众是总人口,不是战士。

北地、武威等人的地理条件养活不了十万户,就算匈奴人学会了种地,也不可能比汉人更擅长。

整个凉州的汉人户口加起来不过十万户,武威、北地、安定三郡只有两万户左右。匈奴人怎么可能有十万户,充其量和汉人差不多,两万户、十万人左右。

“休屠各能有两万骑兵吗?”刘协问道。

如果有,那还是有点麻烦的。

蔡琰思索了片刻,说道:“臣以为没有。”

“为何?”

“臣随父在朔方时,见过不少入塞居住的匈奴人。若是一直游牧,匈奴人自然是人人皆是骑兵。若是习惯了农耕,则不见得如此。耕种最耗精力,不可能像牧人一样随时练习骑射。时间久了,必然生疏。纵能骑马代步,也未必能骑射,所以会有胜兵一说。”

“胜兵?”刘协有点耳熟,仿佛在哪儿听说过。

“陛下请看。”蔡琰凑近,指着简帛上的文字。“胜兵二字,通常是指且耕且牧之国能胜任征战之人,不见于早期匈奴的记录。这是他们迁入塞内,且耕且牧必然会产生的结果。”

刘协一一看去,心情有点复杂。

如果蔡琰的推测成立,休屠各的总兵力虽然依然可以达到两万左右,却不是两万骑士,必然包括一部分步卒。

虽然这些步卒也可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