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24章(1 / 2)

加入书签

臧洪点了点头,却不说话。

士孙瑞眉头微蹙,咂了咂嘴。“你在这儿等我,是为我与陛下讨论之事吧?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臧洪笑笑。这件事他不能主动提,但他相信士孙瑞应该懂他的来意。

士孙瑞不紧不慢地说道:“天子计划重建八校,本来有你的名字,不过现在你不用考虑了,我觉得你还要再磨砺几年才行。”

臧洪一愣,随即说道:“还请士孙公指点。”

“你目力很好,眼光却不行。”士孙瑞扬扬马鞭,冷笑道:“雁门的天地虽然广阔,却未能让你打开眼界,自破樊篱。”

臧洪的脸顿时白了,随即又涨得通红。

士孙瑞这句话很重,仿佛兜头浇了他一盆冷水,将他的雄心壮志熄灭了大半。

他几次张口欲言,最后还是咽了回去。

“多谢士孙公教训。”

士孙瑞颜色稍缓。“八校乃禁军精锐,国家栋梁,唯文质彬彬之君子能当之。子源,君子慎独,当日三省吾身,不可一日懈怠。”

“喏。”臧洪躬身领教。

士孙瑞扬扬马鞭,示意臧洪不必再跟着,带着亲卫扬长而去。

臧洪站在路边,看着士孙瑞一行消失在远处,怅然若失。

——

士孙瑞提出从八校候选名单中删去臧洪,刘协多少有些意外。

听了士孙瑞的解释后,刘协想了很久。

臧洪成见很深,这是事实。

但依据士孙瑞的标准,只怕凑不满八校的名额。

所以他怀疑士孙瑞另有用意,是反对重建八校的迂回之计。

虽然他没有明说这八校就是西园八校,但身在平乐观,又召八方之兵,显然有刻意的成份在内。

孝灵皇帝当年建西园军,就是想从大将军何进手中夺取兵权。大将军何进是外戚,但他的背后是以袁绍为首的士大夫。作为士大夫的一员,士孙瑞对此有抵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更何况士孙瑞等人的梦想就是权归三公,他本人就是太尉执掌兵权的希望所在,岂能赞同朝廷重建八校,天子掌兵。

讨论的时候,士孙瑞就远不如韩遂积极。

现在他提出这样的标准,等于是出了个难题。

论相貌,臧洪相貌堂堂,有大臣之相。论德行,臧洪义薄云天,名满天下。论能力,臧洪也是战功赫赫,威镇北疆。

如果臧洪因为对西凉人有成见就不能名列八校,那还有几个人能符合要求?

除了西凉人自己,有几个对西凉人没有成见?

就连西凉人内部都不合,互相看不惯。

为了八校尉的名单,他已经挠头了很久,好容易才挑出几个还不错的,现在被士孙瑞这么一搞,怕是又要黄。

“士孙公用心良苦,自然是好的。只是这标准比选拔三公还高,怕是有些过于严苛了。”刘协轻声笑道:“说起对西凉人的成见,恐怕不止臧洪一人啊。”

各让一步

被刘协不露痕迹的批评了一句,士孙瑞有些尴尬,却还是说话。

“成见误人,臣担心会影响八校尉相处。”

“君子和而不同,我相信臧洪虽有成见,倒不至于以私害公。”刘协摆摆手,示意士孙瑞不必着急。“况且八校之间也要有些争斗,要是一团和气,反倒不好弄了。”

士孙瑞张了张嘴,不好再说什么。

“我知道,有人会觉得重建八校,是实现先帝当年未竟之遗志。我不能说一点意思也没有,但这八校肯定不是西园八校的重现,至少不会有宦官掌兵这种事发生。”

刘协说完,叹了一口气。

士孙瑞心里一紧,反对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天子这是在提醒他,他已经做了让步,不要得寸进尺,逼他翻脸。

当年孝灵皇帝建西园军,并以蹇硕为上军校尉,除了与何进夺兵权外,也有为废长立幼做准备的心思。

孝灵皇帝驾崩前,依然没有死心,将刘协托付给蹇硕,希望蹇硕有机会拥立刘协。

对刘协而言,士大夫是对手,宦官才是支持者。天子为了和士大夫妥协,主动取消了宦官制度。如果士大夫逼得太紧,天子重建宦官制度,损失可就大了。

刘协趁热打铁,将臧洪跳过候选名单,列为第一个确定的八校尉人选。

至于雁门太守的职务,另作安排。

有幽燕都护、燕然都护守边疆,雁门已经成为内郡,能胜任太守的人很多,不必臧洪。

如果不是代郡、上谷就在弹汗山附近,幽燕都护还需要这两个郡的兵力随时增援,刘协甚至想将张辽、高顺都调回来。

确定了臧洪,就等于确定了重建八校势在必行,不用于讨论。

剩下的就是八校的名称、设置以及其他人选。

有了八校,原本的北军五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射声校尉沮俊、步兵校尉魏杰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