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1章(1 / 2)

加入书签

——

辛毗一口气说完了与张郃、高览见面的经过,这才端起水,喝了一口。

当然,他如何取得张郃信任的那些话,是不会对天子说的。

那是他和张郃都要藏在心底的事,不足为外人道,尤其不能对天子说。

刘协也不问。

他同意辛毗去见张郃,就大致清楚他们合作的基础是什么,但能不能成功,却不由他们说了算。

如果张郃、高览愿意投降,他也不会拒绝。

他能接受曹操、刘备、孙策为朝廷效力,就能接受张郃、高览,只不过形式有所不同。

“你准备什么时候进城?”

“臣打算越快越好。”辛毗说道:“秋收将至,大军当尽快围城,以免审配、田丰提前收割未成熟的麦子,行两败俱伤之计。”

刘协一惊。“会有这种事?”

“是的,收割下来的麦子虽然不能供人食用,却可以供牲畜食用,战时还有清野的作用。”

刘协明白了。

这是他没想到的事,以前没遇到过啊。

这本来也是非常之计。不到万不得已,没人会用这种两败俱伤的手段。

“那你就尽快出发吧。”刘协同意了辛毗的方案,又习惯地问了一句。“有什么需要我配合的?”

辛毗咽了口唾沫。“臣的确有不情之请。”

刘协眼神微闪。“直说无妨。”

“袁熙当初不肯降,除了家人在邺城,为审配所拘之外,还有一些担心。臣此次进城,若不能解其后顾之忧,未必能说到他弃暗投明,与审配对峙。臣冒昧,敢请陛下赦免其兄袁谭。”

刘协打量了辛毗片刻,忍不住笑了。“赦免袁谭?袁谭现在是无罪之身,正在汝阳为袁本初守墓,何必赦免?再说了,就算是袁本初,他也不是罪人。向朝廷称臣的那一刻,他就被赦免了。”

辛毗再拜。“陛下宽宏,臣深为佩服。只是人心多疑,难以言解。陛下若能夺情起复,使袁谭出现在阵前,为陛下前驱,城中疑惑自消,或可不战而胜。”

刘协微微一笑。“大可不必。”

关心则乱

辛毗愕然,看着刘协,一时无语。

他猜到刘协可能会拒绝,却没想到刘协会拒绝得这么直接。

很显然,刘协根本不打算和他讨论这个问题,也不想听他的所谓解释。

即使如此,辛毗还是说道:“陛下,若夺情一人,能活数百千人,何乐而不为?”

刘协收走了笑容,静静地看着辛毗。

他已经将话说得很明白,辛毗却还是不肯放弃,未免有些不知趣。

他理解辛毗想救家人的急迫心情,但他不会为了救辛毗的家人而与审配讨价还价。

辛毗顿时觉得帐内的空气温度都低了几度,自己的肩上更像是扛了一座山,压得他支撑不住,不得不双手撑地。

一旁负责记录的尚书也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

“袁绍窃居河北,用汝颍人之智,冀州人之力,有不臣之心,其请罪疏言之甚明。朝廷不计前嫌,受其请罪之疏,仁义至尽。审配不识好歹,纠合群小,挟一城而与天下为敌,是为自寻死路。以汝颍人为质,更是其心可诛。你若能劝他束手就缚,自然最好不过。若是不成,朝廷十余万大军在此,何城不破,有必要借助袁谭之力?还是说,在你眼中,我这个天子不如袁谭得人心?”

刘协的声音不大,语速也不快,但语气很重。

辛毗只觉得一个接一个的响雷在头顶响起,尤其是最后一句,炸得他魂飞魄散。

天子的意思很简单。

袁绍已经称臣,他之前的罪,朝廷已经赦免了。跟随他的汝颍人、冀州人,朝廷也赦免了。如今审配不服诏令,据城不降,是不识好歹,朝廷没有再赦的道理。

至于你们汝颍人,你们自己想办法,朝廷没有为他们与审配讨价还价的可能。

想借此机会,让袁谭夺情起复,更是想都别想的事。朝廷有十几万大军在此,根本不需要城里的袁熙等人配合。

你这么说,是觉得我不如袁谭吗?

“陛下,臣绝无此意。”辛毗连连叩头,只是两下,额头就磕头了,血流满面。

刘协哼了一声,甩甩袖子,再也没有看辛毗一眼。

辛毗肝胆俱裂,不敢再多说一个字,唯唯诺诺地退出了大帐。

天子已经动了杀心,再说下去,不仅不能让天子答应他的请求,反而有可能连累袁谭。

出了帐,阳光灿烂,骄阳炙烤,辛毗却还是觉得透体生寒,接连打了几个寒颤。

他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来。反复几次,才算让自己恢复了平静。

只是心脏还是跳得厉害。

天子的杀气,比他想象的更为慑人。

只是……城里的家人怎么办?

庞统迎面走了过来,与辛毗擦肩而过。偶一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