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79章(1 / 2)

加入书签

蔡琰的父亲蔡邕学富五车,忠孝无双,最后却没有子嗣。如果不从旁支过继,就只能指望她。她选择了他,放弃了名份,倒也带来一个便利,那就是她生的孩子可以姓蔡,算是延续血脉。

子孙后代成了她唯一的盼头。

与她类似,唐夫人的心理其实也很类似,子孙后代的福泽对她们诱惑力极大。

贾诩这老狐狸深谙人心,用这个理由来请唐夫人和蔡琰出面求情,让她们无法拒绝。

除此之外,贾诩还有可能在暗示,如果将来蔡琰入宫,他会支持。

他唯一想不通的事,这事对贾诩有什么好处?

赎罪吗?

“祭文你继续写,最后怎么处理,我还要考虑一下。”刘协用尾指挠挠眉心,露出一丝难色。

“谢陛下。”蔡琰松了一口气。

她知道,能让刘协说出这句话,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刘协虽然从来没有说过,但他想清洗关东士族——尤其是汝颍士族的心思一直没变。这次是个好机会,所以周忠等人都不敢开口求情。

这算是给她和唐夫人面子,也给贾诩面子。

“今天来,是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刘协转换了话题,说起了火药测试成功的事。

蔡琰也很惊讶。她对道士炼丹的事并不陌生,蔡邕学问很杂,方术也是其中一种,当初流落江湖的时候还与于吉、魏翱见过面,讨论过相关的事。

“我儿时见过魏翱,他父亲魏朗还是著名党人。”

“是么?”刘协有些意外。

他只知道魏翱是会稽大族子弟,却不知道他父亲魏朗还是党人。

不过他也不在乎,他没有对党人赶尽杀绝的想法,也没必要因为魏翱是党人之子就不用他。

如今在朝的党人多了去了。

“想不到仙家求长生的丹药,到了陛下手中却成了杀人利器。”蔡琰有些感慨。“我想魏翱此刻也许会有些后悔。”

再次听到类似的话,刘协有些感慨。他想了想,说道:“昭姬,这世上的事十有八九不如意,完全合乎理想、道义的事少而又少。如何把握其中尺度,的确是一个难题。但任何时候,你都应该记住一句话,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求。这句话或许很残酷,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蔡琰眼珠转了转。“依陛下此言,人就应该不择手段的活下去?”

刘协伸手将蔡琰拉了过来,抚着她的脸颊。“如果只有不择手段才能活下去,那就不择手段。而我今天要做的这一切,就是避免走到那一步。当你拥有了强大实力,你才有资格决定是否坚守道德,给予敌人仁慈。当你没有实力,只能乞求敌人的仁慈时,道德对你毫无意义。”

借题发挥

对刘协的话,蔡琰能够理解。

她熟知史事,更经历过绝望的时刻,知道没有实力的支撑,道德是多么的苍白。或许感性上还不能完全接受刘协的话,理性上却知道这就是现实。

现实是残酷的,实力是必需的。

刘协肩上担负着大汉复兴的重任,担负着几千万人的福祉,不可能像读书人那样天真,以为道德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在不得不杀人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杀人,哪怕背负恶名。

“陛下是不是也经常为此纠结?”

刘协点点头,一声叹息。

他不是天生的冷血暴君,也没那么残忍。某种程度上,生长在和平时代的他,心比这个时代的人更柔软。只是他清楚,既然坐在这个位置上,有时候就不得不冷血一些。

否则就会有更多的人因为他的软弱而死。

如今他已经不用在战场上面对敌人,却无法避免在道德的战场上面对自己。

“行了,不说那些了。这件事,我会处理。”刘协将蔡琰搂在怀中,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同样的话,你转告唐夫人。她最近很少来见驾,我也没机会告诉她。”

“唯。”蔡琰伏在刘协怀中,脸庞发烫,声如蚊蚋。

“今年本来计划纳阿衡入宫,现在看来,恐怕要往后推一推。”刘协眼神闪烁,恢复了一贯的冷静、睿智。“祭文写好之后,你就离开宛城,回陈留老家住一段时间吧。让阿衡陪着你,今年入宫的名额让给桥氏姊妹。”

蔡琰身子一紧,仰起头,有些不安地说道:“此事……与阿衡何干?”

刘协轻笑。“你以为祭文上没有阿衡的名字,别人就会觉得与她无关?行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好……吧。”蔡琰有些无奈的点点头,重新放松,乖巧地伏在刘协怀中。

看着像小猫一般安静的蔡琰,刘协忽然心动,低头在蔡琰额头上亲了一下,又凑在蔡琰耳边,轻声说道:“回家也不能闲着。”

“陛下有何安排?”蔡琰瞥了他一眼。

刘协没有说话,而是以行动表示。

书房外,在廊下等候的袁衡听到蔡琰一声惊叫,吓了一跳,想进门看看,却又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